今天想写写关于底层规律的思考。非常喜欢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很厚重的一本书,不过看到现在也没有完全读完,但是里面的内容真的让我是有醍醐灌顶之感。而其中最吸引我的一个观点是:在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颗钉子。大多数人试图以一种思维模型来解决所有问题,而其思维往往只来自某一专业学科;但你必须要知道各种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才能洞察问题本质。
这个观点真的冲击到我了,看了这本书后我终于知道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其实就是认知的差距;事实上人们很多问题看不明白解决不了,其实就是大脑里缺乏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世界上万事万物万变不离其宗,所有解决问题的基础方法一定都是靠底层规律。
那么什么是底层规律呢?我觉得底层规律就是事物最本质的运行和需要遵守的规律。举几个例子吧,物理学科的底层规律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经济学科则有供求定理以及边际效用(成本)递减规律等等。。。每个学科都有其经典的底层规律,这些规律类似于真理却不完全等同于真理,我们一旦熟练掌握了这些底层规律并可以融会贯通的话,碰到各个现象都能够很快捷地洞察其背后的本质,也能够更加快速地综合运用这些底层规律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个经济学中的底层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本定义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举几个有点意思的例子:比如一个人玩一个小时游戏所带来的效用肯定比他玩一整天游戏的单位效用要好;谈恋爱为什么总是第一次让人最刻骨铭心?为什么婚姻会有七年之痒?为什么去好玩的景点总是第一次感到特别新鲜好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从侧面印证了了人们心理和注意力的底层规律,可以叫喜新厌旧,也可以用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来解释。所以说,各个经典学科的底层规律之间一定有相通之处,所谓大道至简。
最后,用成甲老师《好好学习》中的一句话作为今天写作的结束: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