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间又读到《货殖列传》,因为知道这篇专业论文被评价很高,于是我又重新读了一遍。
两千年前,汉武帝时期,司马迁为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被判死刑。在那个年代,获他那样的罪,要么接受死刑,要么出钱赎罪,要么接受宫刑。
太史公想出钱赎罪,奈何家贫,他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又想活着完成自己写完《史记》的人生夙愿,最后只能忍辱选择接受宫刑。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在坚忍与屈辱中,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其内心受到的挣扎可想而知。这也让他对金钱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货殖列传》中,他对待金钱的态度表述的很清楚。
“货殖” 是指谋求 “滋生资货财利” 以致富,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
太史公开篇就讲人的天性就是喜欢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他说,自从舜帝和大禹的夏朝之后,人就开始喜欢好听的音乐和美色,喜欢吃美食,喜欢享受,喜欢炫耀,这种习惯已经很久了,无法改变它。
太史公在《货殖列传》中还说,水深了鱼就容易生长,山林深了野兽就去居住,人有了钱就容易讲理够义气。人有了钱,就越发容易发达,一旦失势,下面人就跑了,因此他就闷闷不乐,越是不开化的地方越是如此。
因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换今天的话说,大家天天这么忙,就是为了一个 “利” 字。司马迁对于人性趋利的一面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成语 “熙熙攘攘” 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每个人都爱财,这是人性。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多赚钱,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正当的谋财之路还是不能走的。
《货殖列传》作为一篇可以深入研究的专业论文,吴军曾推荐每个 MBA 学员去认真研究它。早在两千年前,我们伟大的先人就已经为我们总结了很多知识经验。
这次读它,我发现有句话中很有深意,以前我竟然没有发现。这句话,即是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无财作力
第一阶段,「无财作力」。
如果收入来源仅仅只有工作,那么你就很受限制。
工作前几年,没有钱,就得多出力。这个没办法,任何人都需要经历资本积累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提高收入是最重要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开始投资理财。因为投资这件事情,是我们早晚必备的技能,接触的越早越好。人生旅途中,早十年投资和晚十年投资,因为时间复利的原因,差别会非常大。
当遇到市场波动的时候,投资多少,心理感受是不同的。比如投入 1 万元和投入 100 万元,当遇到市场波动的时候,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这些,都需要时间来积累。
因此这一阶段的投资,不指望能赚多少钱,但可以积累下宝贵的市场经验,为以后更多、更好的投资做准备。
如果你不去锻炼,不去经历,你永远是门外汉。有些知识,你不去学习,你永远也不会知道。
少有斗智
第二阶段,就是「少有」。也就是说,有了一定的家庭资产,收入也比较稳定。
此时,需要做好资产配置,让资产自己实现增值。同时,继续工作,赚取比原来更高的工资收入。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再多开辟一些赚钱渠道,像做在线教程,写作,售卖软件等,都是不错的方向。
既饶争时
第三阶段,经过多年的打拼和积累,已经有不少资本积累了,即「既饶」。
此时,不要再追求短期要有多高的收益,资产能稳定的增值才是更重要的需求。
这一阶段,甚至努力工作都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职业生涯剩下的时间比较少,即使非常努力可能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这一阶段,需要把资产进行稳妥的配置,减少短期的波动风险。钱再多,不合理配置,瞬间蒸发完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资产配置没有配好,则很有可能短期就亏掉自己大半辈子的收入。像前些年,有很多老年人买 p2p,一下子就把自己的养老钱全亏掉了,这就是很可惜的例子。
所谓经典,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可以历久弥新,每次读它,都会让人有不同的收获。
太史公在这篇长文的最后讲到两个观点,也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个观点是那些看似微小甚至卑贱的生意,比如从事农业、赌博业、卖油、贩酒等等,只要经营得好,做到极致,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什么行业,做好了,都会不错。比如养牛养猪也能做成巨富,即使辣酱产业也能诞生 “老干妈”。
很多人创业,动不动要追一个最新的概念,而不是把人基本的需求做到极致,这样想成功很困难。
大部分人看历史,都是看故事,看热闹。像这一篇《货殖列传》却被很多人忽略了,而太史公真正的智慧恰恰在这一篇里。学到智慧,比知道故事更重要些。
2019.11.16 23:13
上海 罗山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