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本身就是一位多产和充满新意的心理分析师和艺术治疗师。我们可以从他所出版的《红书》中,看见他通过图像、象征和集体潜意识大胆又细腻的探索个人内在经验的心路历程,以及在1914年和1930年间形成关键概念的证据。
除了使用艺术,荣格发展出一种称为积极想象的方法,这是让注意力由外而内,目的是引导内心进行一种图像和象征的深度对话,同时寻找回应性和精神性观点的做法。
由于艺术的历程促进了积极想象发生的自然条件,正式地积极想象结合艺术治疗便是进入潜意识世界的有效方法。
荣格坚信,这种透过表达性艺术的自我实验,是提升自我与潜意识之间关系的必要程序。此技术结合他对绘画的知识与指导式和非指导式两种思考模式来执行。
指导式思考与心灵的理性、线性和分别性层面有关,而非指导式思考则是与进行艺术治疗时图像创作部分的心灵层面有关。
当来自意识和潜意识心灵的两种思考模式,交织在一起时则称之为合成或建构模式,这些是分析式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也适用于艺术治疗取向。
荣格并非科班出生的艺术家,但终其一生他才华洋溢且产能丰富,特别是当他处于生命低潮、心力转向内在寻求方向和滋养的时期。
不同于当代的做法,荣格并未限制心灵的想象力或将创造性历程视为病态,反而堂而皇之地探讨其深度价值。
他先从研究自己的心灵着手,先去看和听那些成为图像的潜意识,然后从心理学的角度研发事务架构。他虔诚地以书写、素描、彩绘和雕刻石块来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靠着这些创作历程来深化他自己与潜意识的关系。
荣格以书写和视觉形式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艺术治疗领域的基础,而他在临床工作上推动规律的使用艺术媒材和幻想来照见治疗历程、迈向心灵整合,则让艺术治疗因而更加稳固茁壮。
荣格最早提到,创造性历程是在《回忆.梦.省思》一书中。小时候他刻了一个小人偶,可以说是他自己某部分的过度客体。后来这个记忆让他相信那是自己的1号人格和2号人格(内向和外向)。
当他在创造性活动和梦境中得到释放后,荣格便在分析式心理学强调创造性本能,定义出心灵的五大本能或驱力(饥饿、性、省思、行动和创造力),而不是只有性的本能而已。
当《红书》出版之后,原书展开巡回展示,同时也撼动了集体潜意识的领域。当荣格最不为人知的内在世界公诸于世时,无论是台面上或台面下人们开始对分析式心理学展开全面性的讨论。
荣格的心理历程展现在世人眼前,不仅让人见识到他心理历程的深度,同时也为他与潜意识的相遇增添了鲜明细腻的图示。
荣格的个人历程,包含了广泛的原欲能量和象征形成的观点,形成了他自己的新心理学理论架构。
巡回展中展出荣格早期的写生画、雕刻和《红书》中的图像等,在见证了荣格在心理颓丧和转化的时期是如何依赖梦境和艺术媒材。
如同我们今日所见,荣格画作细腻缤纷,有着颇具个人特色的视觉语言,不仅象征地涵容了他的早期理论,亦或是1913年与弗洛伊德决裂后的余波,同时也反映和回应了弥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宿命论的文化危机。
勇于尝试的结果,荣格创造了一个可以连接旧心理学界的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