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大求学(10)量力而行

       郡爸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在倾听别人的对话时“抓重点”。算着郡爷的选课时间即刻把“第一学期抢容易的课如果下手晚就没有挑选余地了,不过老外下手快;开学考试成常态,熬夜是常态,周月都是高考。一次考不好,直接打回原形,咬牙冲”这些前辈的经验通风报信。

       郡爷最终挑选了4门课15个学分,综合了学业要求、时间分配、兴趣所向、体能分配等等。委婉的照顾了一下自行车上的情感冲突,学院之间对路程也控制在6分钟。有一门课可能是选的学生比较多还需要等待结果。不过他也有了备案:物理或者时间管理(这是什么东东?)

       郡爷临时宿舍的室友住在圣保罗,郡爷帮着送过去乔迁。晚上有party,参加活动郡爷还是很热衷的。

       也有小伙睡凉炕,全凭火力壮选了16~19个学分的,这个很难用一两句来清楚地解释国外大学和国内大学在对学生要求上的区别。郡爸既不崇洋迷外也不会轻飘飘的说几句适合自己的就好。

       摘录老师语录:国外大学每个上课的量要对应至少2倍的课外自己学习的量,对于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外加自己的实际情况,课外学习的量可能甚至3倍。对于“国际+新生”来说,15个学分的课程量是合宜的,而且一般来说学生都会较累的,部分学生甚至很累。尤其是某些课程,要求的阅读量是中国国内高中学生完全无法一下子适应的,所以一定要给自己留下一些空间!(看来累成狗绝非江湖传闻。)

       看着郡爷在处理自己选课这件事上迈出了理智的第一步,郡爸码字数百记录在案,全当写年终总结。鸡汤说: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

        改变和突破比较遥远,先做好成长这件事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