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 2020年1月9日)
关于放假
高三年级1月17日(周五)上午上完第四节课后开始放假
高三年级2月1日(正月初八)晚自习正常
2月2日(周日)正常上课,课表按周六上
2月7日至2月8日高三年级进行开学考试
请各位按时在“晥事通”App上完成学费缴纳
一、关于时间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你们已经从21世纪初行至21世纪20年代,2020年你们也将迎来生命中又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865天之前,我们满怀希望、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和青春的激情一起踏进了高中校园,865天之后,我们的高考倒计时只剩下143天,你们即将完成生命中的这段旅程,拥抱更加广阔的未来。可是,同学们,你还记得当初走进桐中时候怀揣的梦想是什么吗?
最近各高校放假,或许你很羡慕他们的自由,有的长达近两个月寒假,可是他们哪有你们充实呢?
期末考试后,大家都参加了各高校的宣讲。不知道有没有帮助你离你的目标更进一步了呢?很多同学感慨说,天呐最低600分,遥不可及。天呐,590分,我是不是没希望了。
以后你们也可能会回来做宣讲,一是要完成假期作业,给自己积攒学分。二是给学弟学妹传递自己学校的校招信息。所以如果你考的学校不好,别让我帮你找班级做宣讲啊……
我们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其实没时间是高三的常态。忙是常态,规划是解药。此时的你,比任何时候都应更加意识到,时间已经不多了。现在没时间,未来只会更没时间。你总是有多个学习任务,多个需要发力的科目,多个正在推进的学习计划,而你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时间反正是不多了,你怎么用才最有效?时间预算不足的情况下,解决的方法就是规划。想象一下做过的小学算术题,煮饭、洗衣、打扫卫生、晾衣服多个家务如何在2小时内完成。如果时间充裕,当然可以做完一件,再做一件,慢慢来。但时间有限,就需要做好规划。
越到高三后期,各位同学的步调就越不统一,也没法统一。每个人的优势劣势不同,每个人的学习进度也有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指望老师给出的复习计划能完全契合你的情况(但你仍然可以去寻求老师的帮助)。
无论是这个寒假,还是高三后期,你都会有很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妨从这个寒假开始,分析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机遇在哪里?威胁在哪里?并以此来制定好接下来一段时期的规划和战略。
时间是最公平的,不要总是问还来得及吗?别人也有这样的顾虑。刚升高三的时候,有人问:“高一高二没学好,高三还能逆袭吗?”寒假结束的时候,有人问:“高三上学期没学好,下学期还来得及吗?”高考前一个月的时候,有人问:“最后一个月,怎么学才能逆袭黑马?”在你一次次这样问的时候,别人已经开始奔跑了;而当你想奔跑的时候,别人已经起飞了。努力,从来都不嫌早。因为高考成绩真的太重要,重要到只是一分,你就可以去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多做对一道题,你的大学就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在考研路上因为选择专业和院校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也总是担心会不会影响全局,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很多人,和你们从我这里得到的答案一样都是鼓励。后来,一个学长反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有人告诉你,等你忙完学业工作稳定时机成熟再结婚就晚了,你是不是这辈子就不结婚了?我豁然开朗,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畏的挣扎中,既然认定的事情,早晚都要做的事情,只管去做就是了,想太多,时间都偷偷溜走了。这个学长是典型的学渣,大学忙着逃课和兼职挣钱,大四时,他的女朋友也是她的学姐,考取了某著名高校的研究生,他开始有了危机意识,也开始深入的思考自己的人生。于是决定从头来过,选择跨专业,跨院校,跨地区考研,最终成功了,后二人又双双考取了博士生,当然他付出了异乎常人的努力。我问他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已是在读博士,为了花时间补回之前落下的知识仍在求学,大龄未婚、一穷二白成了他当时的困扰。所以,你觉得时间紧张,别人也同样有这种感觉。我们大部分的人都经历过后悔,但其实很多我们后悔的事情都没有达到“无可救药”的程度,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竭尽全力挽回、去弥补、去改变现状。“在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好是最合适的时候。”你要利用你的紧张感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这样当你看到结果的时候,也许不会是最好的结果,但会是一个能让你心安理得的结果。
二、关于考试
高三上学期的成绩波动,堪比过山车。波动的是成绩,稳定的是实力,相信我,你并不是一个人。
个中缘由,既有一轮复习期间骤然提升的考试难度,又有强势弱势科目之间复习策略上的顾此失彼,也有暑假种种原因拉开的差距。总之,没有毫无原因的波动,也没有毫无理由的逆袭。
当然,过完了这个寒假,你会迎来更加密集的考试,除了常规性的考试,还会有各种统考、模拟考,甚至将考试发挥到极致的周考。如果以考试计,你的高三甚至连一半都没走完。但要记住,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其一,考试是检验的手段。既检验你整体的学习状况,又是对你过去一个阶段重点突破模块的反馈。要知道,无论准备得多么充分,考试仍然是衡量成果的最终手段。通过考试,及时分析和反思,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
其二,考试是训练的手段。有些能力,比如做题速度、抗压能力、发现易失分点、规范作答,考试就是最好的训练。到高三后期,考试和练习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练习当考试,考试当练习”才能真正落实。
高三这一年,波动在所难免。关键在于透过成绩波动的表象,分析导致失分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实力增长了但心态过于紧张从而却发挥失常,还是实力本身不够通过一次考试就暴露出来了?
不管因为什么,都不要因为一次考试而妄自菲薄,也不要凡事都归咎于发挥,不要实力不够,借口来凑。
三、关于高考
走进桐城的这三年,我们每天听到最多的就是有关高考,有关梦想。我想很多同学此刻心中已有了明晰的方向和定位,正在奋蹄逐梦。有的同学此刻还说不清自己的梦想具体是什么,不过,没关系,这恰恰说明你们的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等着你们去创造。
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作为一个偏僻乡村走出来的人,确实想告诉你,这是真的。或许现在的你还没有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意义。甚或还会不服气地说即使没有那一纸文凭,我相信我也能立足于这个社会。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或许我应该为你的勇敢点赞,但是我不希望这是你为自己在学习上偷懒而寻找的借口。每个不想念书的学生,都会不约而同的有一个不读书就能成功的同学,并以此来作为他放纵的最后心理安慰。有些学生说,青春不就是要这样吗?不叛逆不疯狂的青春也配叫青春?任何事情都是要有代价的,几年的放纵,换来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层!一时的放纵,也将从本质上摧毁你并不稳固的自律,日积月累,你很有可能从一个成绩很好的学霸沦为成绩很差的学渣,到那时,真的是连哭都来不及了。
或许你会说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也没读大学,可是你却忽略乔布斯是从里德学院辍学,比尔盖茨是从哈佛大学辍学。他们在辍学前就已经在某一领域有了很深的知识储备,而且大学期间尝试了一些项目。里德学院当时有全国最好的书法指导,乔布斯辍学后自由的不按照课程表来,去旁听自己喜欢的课程,他在学校里深入学习的字体帮助他设计出第一台能够印出漂亮东西的计算机。比尔盖茨大二时候发表的论文被学术界认为博士生都难以企及,所以他用两年自己完成了大学学习内容,自己主动毕业。所以他们证明的道理叫“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也许你也会觉得陆步轩从北大毕业不一样是卖猪肉吗?他用30年时间与自己和解,即使年销售额18亿,即使给北大捐了9个亿,他仍觉得自己是母校不光彩的一笔。他在北大做演讲开口第一句就是“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所以,如果你觉得知识不能改变命运,至少,知识可以改变思维。你现在不学习,今后必将花费额外多的时间去补。
高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悄然流逝,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同学经过高一、高二的积淀,现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也有的同学止步原地,甚或已经无力前行,每天焦虑却不愿行动。行百步者半九十,我们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你怎能轻易言弃??看着黑板上每天变化着的倒计时,听着笔下的春蚕食叶声,想着距离自己的目标院校还差多少分,每个学科还需要再提升多少分?环顾四周,看到别人都在奋笔疾书,你怎么能放松得心安理得?除了拿起书本,你没有选择。其他人都在努力,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前行??每次考试后,如果成绩偏低都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更多的学习时间,于是我们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效率越来越高。
初中的周末,或许你一天只能学五六个小时,后来逐渐增加到七八个小时。初二的暑假就学到了十个小时。上了高中,一天就可以学到13个小时。日复一日,我们进入了麻木的状态,觉得这样紧张的生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身处其中,也不觉得无聊或乏味。我们时刻都了解自己的对手在干什么,与对手的差距时刻逼迫我们保持紧张。这根弦,一绷就是六年。六年里,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我们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对方。这是真正的双赢。
四、关于计划
在学霸身上,都能看到非常强的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能力。他们能够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并一以贯之地保持高效率。然而,大多数学生面临的问题是:不是不知道制定计划,而是计划执行之后要么束之高阁,要么三分钟热度,总之就是执行不下去。最后的结果是,计划定了也没用。比如nxc sgm同学,制订了详实有序的英语学习计划贴在家里的书桌面前,但是一个星期以后,这张计划表就无人问津了,所以一个学期过去了,英语成绩依然停留不前。
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不能坚持执行计划,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看不到学习中的正向反馈,觉得努力起来困难,或者看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高中的学习过程,如果唯结果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打击式的,而非激励式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自己去寻找激励因素,那就必然会在屡次打击之下丧失兴趣。但是,只要稍微思考一下,诸如贪吃蛇、俄罗斯方块等游戏,虽然最终结果一定是游戏失败、游戏结束,但是为什么这样的游戏仍然能成为一个现象级的游戏呢?原因就在于,激励并不一定完全来源于结果。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反馈、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都可以变成一个激励来源。只有把一个宏大的目标细化成无数个可实现的小目标,那么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都能够反应一次小进步。
虽然每个小目标的完成,并不必然意味着成绩有一个看得见的提升,但是却能证明自己确实比过去更进了一步。而任何一个看似不可征服的宏图伟业,都是由无数个小目标累积而成的。大部分人都更看重决策的短期利弊,而忽视长期影响。我们需要把目标或计划分解成多个细小的步骤,通过每个小步骤的完成来激励自己,告诉自己正在朝着某个方向进步。
一个好的目标一定包括五大要素,即:必要性、可行性、具体性、可拆解、可反馈。
换句话说,制定任何一个目标,都要先自我反思下面几个问题:
问题1:我的目标,真的是一定要实现的吗?
每次制定目标的时候,都发自内心的问问自己,这个目标非实现不可吗?我想上双一流,是真的想上,还是说说而已?还是觉得随便一个学校也能接受?首先,衡量大目标是否值得实现,是否即便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代价,也值得自己为此付出努力。在不同的目标当中做出取舍和选择,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集中在最有价值的目标上。
问题2:我的目标,在努力后有可能实现吗?
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毫无任何意义,反正也实现不了。甚至在进入执行阶段后,就会成为不去努力的托词。目标不是为了制定而制定的,一个无法完成的目标没有任何意义。
问题3:我的目标,是不是只是一种可能性?
好的目标首先要具体到让自己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不要给自己太多的附加选择,因为目标不等于可能性。一个目标越是具体,越容易围绕这个目标制定出高效的计划,也越容易激发出实现目标的动力和上进心。
比如“提高英语成绩”作为目标,那提高1分也是提高,提高10分也是提高,这完全不如每天一篇完型阅读来的实际。
一个不够具体的目标缺乏一个清晰的边界。进一步说,在模糊化目标的同时给自己太多的退缩的借口。
问题4:我的目标,能不被分步去完成?
一个大的目标应当能拆解成几个可衡量的小目标。一个目标一旦不能拆解成一系列可量化的小目标,那么就没办法围绕目标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问题5:我的目标,有没有一个客观的进度条?
目标在从开始执行到最终实现的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应当能够检验自己目标完成的进度和成效。比如“高三上学期熟背3500词”,就可以平摊到每月、每周甚至每一天,每天制定一个背单词计划。一个可反馈的目标使得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可以检验自己阶段性的目标是否得到完成。
一个可反馈的目标,不但保证了执行的效率,也能够在懈怠时给自己压力,督促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
五、关于假期
站在两个学期的衔接期,也是一轮二轮复习的交界处,你终于可以暂时脱离考试与考试之间紧张的行程。也是这个时期,你需要分析现状、调整规划,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虽然也很想说,好不容易放假了,就趁此机会好好歇一歇吧。但一时的放松并不能缓解这个特殊时期固有的焦躁和压力。即便暂时松了松紧绷的发条,或许你需要思考思考接下来的方向。
家长朋友圈里流行的那句“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同学过寒假。”横批“差距越来越大”,看似戏谑,实则有理。学霸和学渣之间差的不止一个假期,但是每一个假期过后,学生之间的差距,都会悄悄地拉大。
明年开学后不久的百日誓师大会将成为最后冲刺的号角,到了二模成绩下来,就差不多定型了。(我说是差不多哈)这样的寒假生活其实不需要我提供太多的建议,因为每个人的方向不一样,所以需要完成的工作必然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最终目的都是数月后的高考。
期末考并非休止符,寒假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 在寒假要“收心”、摒弃杂念,根据自己的优势、劣势科目合理分配时间,综合考虑,做好假期计划安排,每张卷子都认认真真地做完,每张都仔仔细细地订正整理,认真执行寒假计划。一个假期结束,有的人单词量猛增、做题时思维越来越活跃;有的人玩游戏、看电视,渐渐丧失学习、做事的兴趣。
对高三学生来说,寒假不仅仅意味着假期和春节,还是一轮向二轮复习的过渡(虽然我们很多学科的一轮复习还没结束)。也许此刻的你,心里正在算着还有2天就放寒假了,满怀期待。可是我要残酷的告诉你,再有14天你就开学了,开学后仅有126天你就要参加高考了。
在家的学习状态,必然会差很多。三年来,每一次的假期作业都有不少人是临时开夜车补齐的,根本没有用心去完成作业,更不要说去完成自己详实制定的学习计划了。我坚信90%的人都制定了明晰且详实的假期学习计划,无奈,80%的人都败给了闪动的QQ、爱豆的更新、温暖的被窝、家里的热闹、内心的躁动……所以“你连你几点起床都控制不了还拿什么谈梦想”。所以我还是希望你能够参加家长委员会组织的假期自习室,有人并肩作战,为你增加一份坚持下去的力量,看到别人努力,你也不会有借口懈怠。
去年国庆假期,很多同学在我的强制要求下,参加了自习室,后来好几个家长联系我让我帮忙让学生进自习室,说已经报名满了,加不进去。我想这就是跟跑者和领跑者的区别,有些同学需要跟着别人跑,不然自己就会停下来,尤其那部分天天迟到,态度懒散,作业拖到最后才写的同学。到这个阶段,你应该也已经发现,天天迟到,态度懒散的,始终是那一小部分人。这学期,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每个周日下午,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室里坐满了人,都在自习写作业。相比较时间较为富足的学弟学妹,你不觉得汗颜吗?我有做过统计,每周日下午的自习迟到人数,常常是10—20人,有时甚至更多,平时早自习更不必说了。真正自律的人,根本不会在意老师在不在学校,他们才是强者。有些同学觉得,反正老师也没惩罚我,去晚一会没关系。此刻告诉你原因,一是你皮厚,从不自觉罚站,二是不想再在你身上浪费时间。
春节假期,很多亲人远归,确实是难得的团聚的机会。你可以在过年的那两天,全身心放松的和他们好好聊聊天、谈谈心,值得和读大学的哥哥姐姐们好好聊一聊,我想大学的学习生活会让你无比的向往的,也希望你从这些过来人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但是其他时间就不要浪费了,过年访亲,爷爷奶奶那里去一下,七大姑八大姨家就别去了。你想你去了,他们也是跟你说“小子,今年考得怎么样啊”“明年就高考了,加油阿”“你爸爸妈妈好辛苦的,你一定要努力啊”这些话,你不觉得再熟悉不过嘛?还不如安安静静在家学习写字,反正耳不听,心不烦。如果你亲戚听到你爸妈说你在家写字,那他肯定会告诉你表弟表妹,“你看哥哥姐姐多棒,考进桐中还这么努力,你要向他学习阿”你应该也觉得挺骄傲的啊。
并且你可以把你的计划告知家长,让他们配合支持你的复习计划,为你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并且一定要要求自己限时学习,比如限定一个小时完成某份练习,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完成后还有成就感。以后逐步缩短时间,你会发现一起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四十分钟就完成了。但是如果你是任由自己走神,发愣,坐在书桌前看似学习,其实半天都没做完一个题目,一点意义都没有,只是心理安慰罢了。还是那句话,任何不走心的学习都是在作秀而已。
离开了校园环境的约束,你也一定要专注。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不要长时间复习同一门功课,容易引起疲劳。
这个寒假,是没有考试追着跑的空档,你需要好好审视自己过去一学期的得失进退。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分数背后反映的自己学习的问题,以及分数没能反映的你实质的进退才是判断的关键。哪些学习任务给你的帮助确实有限,哪些学习任务是长期有利于你实力的提升,务必要分得清楚。既要对自己的历次大考进行细致分析,又要对学科整体进行把握。这个学期6次考试,2个完整的周测,共有8个分数的总排名。看看你的排名距离你的目标还有多远。再参考一下过去三年的一本分数线,你距离505分还差多少分,还要再花费多少时间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这个寒假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正月初三一过完,高中最后一个学期就在向你招手了。这个寒假或许是最后一段你能暂时放慢脚步,好好总结、思考、调整自我的时间。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散漫放纵,而是将时间的规划权、利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毕竟,4个月后,超长待机的暑假在等着你。到那时,你可以换一部新的手机,买一台电脑,去看偶像的演唱会,享受旅行,每天早上能睡到自然醒,不必再听父母的唠叨,自信地说我出去玩了,拿着手机逛街再也不担心会碰到班主了。
所以,去努力吧。努力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六、关于效率
提高成绩无非就是靠时间和效率。你可能看不起那些零碎的时间,甚至看到别人争分夺秒觉得可笑。但下面的数字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让我们来算一下。9个课间90分钟,中午饭后午睡前大约30分钟,上放学等车以及在车上的时间大约20分钟,下午2:10之前大约15分钟,晚饭后大约20分钟,近3个小时,相当于一个晚自习的时间!还有,平时走路快一点,边走边思考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或不懂的题,吃饭、睡前不磨蹭等,都可以节省出不少的时间。
那些晚上熬到一两点,自以为自己很努力的同学,请问问自己,白天这些时间是否充分利用了?你是否在课间只顾尽情的娱乐了?是否在期末考完后只期待着放假而丢开了课本?如果这些时间你不能好好地把握,那你晚上熬到再晚又有什么作用呢?也有一些同学可能觉得自己也没有浪费时间,一天到晚一直坐在那里,但成绩依然不理想。那是因为你没有时刻保持紧张。既然坐在那里,就要向你坐在那里的每一分钟要效率,很多人坐在那里真的只是坐在那里,这样即使你在那坐一天,又有什么意义呢?“任何不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有些同学总是质疑自己,觉得自己很努力,成绩为什么没有大提升,那些看起来懒懒散散、不把学习当回事,甚至在别人都在学习的时候故意搞出一些幺蛾子的同学,为什么考的还不错,其实你不知道,也许是在你赖床的时候,也许是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别人已经把当天的知识都学完了,所以不能只看表象。
至于效率,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有不同的理解。初中的时候,我们认为效率就是一个小时看了多少书,做了多少题;上了高中以后,我们认为效率就是一个小时记住了多少知识点,学会了多少题型。到了高三,我们发现效率是一个小时扫清了多少知识盲点,你一小时内做的工作能为你高考增加多少分。高中时间很紧,很多事情没有重返功的机会,书看一遍就要有一遍的效果,不要只是图快,最后什么也没记住。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你说的很对,可我就是坚持不了,做事往往是三分钟热度,五分钟沸腾,六分钟一个泡,没了。那就要自己给自己找动力,换个环境约束自己。
七、关于方法
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很多同学相信“题海战术”,觉得题做的越多越好。不错,我们承认“题海战术”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管用。有人基础知识都还没记住,基础题还没吃透,就忙着去刷题,追求弄懂一些很难的题以炫耀自己的水平与智商,殊不知,一个不牢的基础,会让你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全盘皆输。
即使有些同学,在最后的模考中,凭借题海战术占有了一席之地,也多半会在高考的时候被打回原形。不要指望高考所有的题型你都刷过,总还会有你没遇到过的问题。基础知识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做题练的是能力而不是记忆。机械地背题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不要因为题太简单就放过,不要觉得课余时间少就舍不得拿出时间做简单题。你们学生,需要一个扎实的基础,不要对一轮复习抱太大希望,你可能根本没有一轮复习的机会,要争取一遍成功,不要给自己留后患。也有很多同学不愿意做改错这样枯燥、毫无挑战性的工作。他们觉得他们会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会做根本不管用,分数才是硬道理。
再一个拉开我们差距的就是课堂。在这种事上,不要过于自信。不要觉得自己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不要看不起老师强调的那些貌似愚蠢的错误。相信自己不会犯错的人其实恰恰是犯错的人。你我都是智商再普通不过的人,不可能轻易避开大家常犯的错误。有些同学课堂上总是不认真听,比如,我曾经批评过cx,课上呼呼大睡,课下积极去问,你这不是在解疑,首先课堂上不尊重老师的劳动,其次好像看起来也很努力,但真是如此吗。你和那些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积极去请教老师疑惑的同学,本质上有天壤之别。
相信老师,不要整天牛气冲天,自命不凡,看不起老师,看不起同学,只觉得无比厉害。这样的人可能学得不差,但永远不会是最后的赢家。所以说149与150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你总是有那样的心态,那你永远无法跨越149的坎。就像你很骄傲地告诉别人,我只差一分就考进985院校了,可是,对别人而言,他只会记得你没有考进985院校。所以,不要以为那样就是自信,自信并不是相信自己已经学得足够好,而是相信自己可以学得更好。
②独立思考
清华大学饭桌上有这样的话:“只要方法正确,总会有突破瓶颈,柳暗花明的那一天。”那为什么有些同学看起来付出了很多,却成绩平平?是不够聪明吗?是缺少天赋吗?不,那都是借口。部分人之所以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思考和回顾的重要性。他们要么一天到晚忙着做题,要么一天到晚忙着问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了大量的表面功夫,自己确实很累,但没有丝毫效果。因为他们永远在接受别人的思想,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题目一旦发生变化,就现出了原形。随着年级的升高,题目的增多,他们会不堪重负,越学越吃力,最终往往会归结于自己太笨了而放弃。
不要老拿“没有天赋”当借口。几乎所有参加过高考,进入大学学习的同学,都会感叹,高中好简单啊,简单到你只需要把课本认认真真学好,作业仔仔细细做完,就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所以,天赋不是问题,你的努力和毅力才是关键。如果你语文作文总是及格都不到,却没有主动去搜集作文素材,去背满分范文,去学习写作技法,去多写几篇练习练习;如果你数学次次考得不理想,却没有试过把教辅书上的基础部分认认真真记背几遍,把哪怕一丁点问题也要搞懂,然后不停地刷题、刷题、刷题;如果你英语单选题总是错上两三道,却没有试过看着错题老老实实翻书找到答案,并把错因写在笔记本上用红笔标注出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经常翻看;如果这些你都没有试过,那请你不要用“没有天赋”当作逃避的理由。因为,区区高考,还没到你拼天赋的时候。
③远离借口
有的人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他们从来认识不到自己错了。每次考完试,他们总会有找不完的客观理由。比如考完试一想就明白了,但当时就是没反应过来;我本来想改这个答案,但后来想来想去还是没改;我本来写对了,后来又改错了;收卷前我发现这个题错了,但我来不及改了…还有人考完就改分,说这个地方不该扣,那个地方也不该扣;为什么我们写的一样,我被扣分了而他没有等等。其实这些全都是借口。
有的时候考得不理想确实是有偶然因素,但偶然中一定有必然,一味的寻找偶然因素就会忽略必然因素。不要永远把错误的原因推得离自己远远的,说我没有错,是运气不好。如果你真的都是对的,那你怎么还有进步的可能性呢?还有一种借口,说我都会,只是粗心,事实上那根本不是粗心,那是学艺不精。
纵使你有一万个理由,在高考面前,他们也统统与不会等同。至于发烧、缺少睡眠这样的理由,在高考前也同样可能出现,但高考绝不会因为你个人而推迟一分钟。趁着年轻,对自己狠一点,不要太娇嫩了。
2019年高考,某酒店电梯故障,困住6名要参加高考的考生,最后一场英语考试,因为播放听力,要求考生14:45分之前进入考场,但是他们迟到了40分钟,就这样错过了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场考试的最后一门学科,事后,教育局出面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答复是他们参加2020年的高考,学校可以减免费用,酒店赔偿2w损失费。换作是你,甘心吗?本来参加完这场考试,你就可以自由飞翔了。所以每次看到迟到的学生,我是发自内心的讨厌,恨铁不成钢!多年前新闻报道说有一名考生,在考场向监考老师下跪,“求求你让我写完吧”这一举动有改变老师的决定吗?当然没有,第一对其他考生不公平,第二,如果给你破例,这名老师就会接受处分,他又不认识你,为什么会为你付出呢?但是在我们自己平时考试时,老师会允许你进入考场,会等待你填涂完答题卡。高考考场上,监考老师一定会强行停止你继续答题。离开家长和老师,解决问题就要靠你自己了。所以只有你自己宠爱自己,这个社会,只会让你成长。
很多同学苦恼自己想学,但就是学不进去。我想说,如果你没有试过要求自己每天早上比别人早一点起床,早一点到教室,背诵语文英语;如果你没有试过放弃周末玩玩玩的时间,来做一套理科试卷;如果你没有试过狠下心告别手机、告别游戏、告别抖音、告别网络;如果你没有试过在算了5遍某道几何题却仍然算不出的情况下,忍着不看答案,逼着自己拿出一张新的草稿纸上继续写第6遍的演算步骤;如果这些你都没有试过,那你就没有资格说“学不进去”!因为你连想要学进去的欲望都没有。
嘴上说浮躁,或许心里只是想逃离作业、逃离教室、逃离那令人窒息的高三生活吧。这说的是你吗?某个时刻,你只是翻开试题研究,看到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而留下的那片刺眼的空白,却没有勇气熬上一个通宵把空着的部分补上。所以你厌烦地合上它,跟自己说“我很浮躁”。看着桌子上堆积的真题分类卷,一叠一叠的卷子像在无声地嘲讽,本来计划给自己业余时间刷题,却总是连翻开第一页的斗志都没有。所以你放下它,跟自己说“我很浮躁”。或者,你只是翻开课本,看到因为上课打瞌睡而留下的干干净净的书页,却没有胆量找到老师让他留你在办公室补上你缺漏的笔记。所以你痛苦地合上教材,跟自己说“我很浮躁”。浮躁不背这个锅,你的懒惰、懈怠才是罪魁祸首。
总是觉得迷茫不知所措,其实只是因为没有狠下心去做而已。期中考试后,你拿着考试的排名,按照老师教的算法计算着自己的名次,再对照目标大学历年的分数线,你惊讶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然后呢?你想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总看不到效果。你开始迷茫不知所措,不知未来几何。你却从来没想过,现在立刻马上,就去动手把期中试卷全部分析整理一遍,把错的题全部搞懂弄清,并找来相同题型练一遍,再练一遍。奔跑起来,缩小那个差距,你才配得上你的梦想。
不要拿“等以后有时间再做”来安慰自己,因为你“放松休息”的这个周末,很有可能就会累积成你和对手之间永远也追不回来的差距。不要拿“我今天已经很努力地做完了作业”来满足自己,因为你踩着晚自习的下课铃声回家的时候,还有人正好在十点半前刷完一张你见都没见过的数学卷子,正拿着红笔在一道一道地订正……“睡了五个小时的人,绝对赢不了睡了三个小时的人;看了一遍参考书的人,绝对赢不了看了五遍的人”。记住,总有你所达不到的极致,总有你争取不来的完美,你所做的努力,从来不够。
④弥补弱科
在高考的战场上,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偏科,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主抓语数外,其余各科齐头并进。如果出现薄弱的科目,要及时补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短板效应”,其实总成绩往往不取决于你的优势科目,而取决于你的劣势科目。有人可能每一科都不是年级最高,但总成绩照样排第一;有人可能在某一科发挥格外突出,但一门排名总不过百的学科就让他永远与第一绝缘。
⑤坚持不懈
在学习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真正的成功都是积累的结果。不求你是黑马,最起码你不能失蹄马。超常发挥是可望而不可求的,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未来寄托在那渺茫的希望上,因为高中三年我们是在拿自己的青春下赌注,我们不敢输,也输不起。
不要说什么“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即使是0%的希望,也要尽120%的努力。不坚持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任何一个人都有创造奇迹的机会,你只要拼尽了全力,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不会留下遗憾,而不会后悔。因为即使重来,你还能怎么样呢?现实一点说,竭尽全力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跨入清北的大门。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与成长轨迹,是难以比较的,再加上太多的运气与偶然,结果是否如人意往往难以预料,我们要做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不要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义无反顾,风雨兼程。我们相信一切付出都会有回报。现在有些同学,一点也不愿多付出,每一份付出,他都期待等量的回报;还有一些人,淹死在没有回报的痛苦的漩涡中。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与决心。
别说为5%的收获付出90%,即使是0%,你敢不敢说,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你敢不敢继续拼,继续赌。如果你有这样的气魄,那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前进的步伐。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所以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有些路,你不走下去,就不会知道那边的风景有多美。
当你很累很累很累很累的时候,你应该闭上眼睛做深呼吸,告诉自己你应该坚持的住。如果今天我很努力,成绩依旧不好。至少长大后我可以说:那时候的我真的努力过!撑不住的时候,可以对自己说声“我好累”但不要对自己说“我不行”,也可以说“再坚持3分钟”!
⑥关于整理:透过经验,掌握规律
为什么要整理?归根结底是一个透过经验、掌握规律的过程。高考作为一场选拔性的考试,整体势必要求规律性。即便是高考作文这样带有极强主观性质的题目,也遵循着“先入类后给分”的评分标准。立意虽无对错,但仍有高低,而偏题或离题则更不必说。
假如数学一年要刷300张卷子,到最后是298张还是304张已经没有区别。能否从中汲取经验,提炼形成自己的体系和套路才最重要。高三的训练和考试非常密集,在这过程中或许你早已在潜意识里形成对某种定式。但脑海中模糊的、零散的经验尚不足以形成规律,一旦疏于训练则又前功尽弃。
很多人觉得,总结成定式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考。可事实上,不管你总结不总结,潜意识里的思维定式都会影响你的思考,你还是“最习惯”遵循过往的经验去“摸索”。可经验本身有局限性,这也是哪怕一些老师也忌惮给学校讲套路的原因。
整理错题和方法,一定要抱着“下次遇到了,能不能用上”的心态,在错题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总结。至于是否重做?是否帖上错题?是否整洁美观?都只是形式罢了。一个学期下来,你或许早都积攒了厚厚试卷和练习题,但很多你都不会再翻。站在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交界点,充分吸收此前试卷的价值,然后轻装进入下一个阶段。
八、关于心态
面对步步紧逼的高考,没有人不紧张。但是慌,一点用也没有。退一步说,如果你面对高考都不紧张,那你的心是不是稍微大了一些?比如成绩波动,光是看着成绩这一堆数字高高低低,你只会越看越焦虑,关键是分析背后的缘由。成绩是你实力的反映,围绕你的实力上下波动。你要做的就是两条:第一,提高实力(均值);第二,减少波动(方差)。
比如查缺补漏,不要想着有朝一日走上高考考场的你在知识方面有多完美无缺,而要抱着反正可能也补不完了,抓大放小,能补一个是一个,来得及提高一块是一块。
这时候不要看总量,要看增量。总量让人绝望,增量给人激励。既要避免非黑即白的完美主义,觉得一旦不完美满盘皆输,要知道完美和不完美之间还有无数个带着缺憾的结果。又要避免从一个不顺利,导出无数个环环相扣的“如果”,被最后万分之一的结局给压垮。要知道,无数个如果指向的,一定是小概率事件。
负面情绪不可怕,在这个大环境下,都会焦虑紧张。可怕的是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再一遍又一遍的思维回路中找不到出口。更糟糕的是,不断纠结负面情绪本身,不断地在内心强化焦虑的事实,却未能改变焦虑的现实。与其纠结焦虑本身,不如集中精神、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情。即便此时的状况已经背到了极点,哪怕一点点努力,都在向好。只要努力一点,你想要的都会有,可是你懒,你贪玩,你不自律,还痴心妄想!
高考没什么好怕的!高考报考人数975万人,其中900多万人不与你在同省。同省中其中1万人已被保送,2千人对大学后就业没信心不参加高考,8千人是裸考,9千人不能正常发挥,1千人会迟到,4.2万人不和你考一个学校,剩下1000人,630水平不如你,369个会产生心理问题。你的对手只剩自己!
九、关于辛苦
“你在读书上不愿吃的苦,这个社会今后会加倍还你。”这是过来人的经验。每一代人都会对下一代人说你们真是幸福。说者有心,听者并不以为然。上一代人吃苦耐劳地精神远胜我们这一代,甚至有时我都在想,时代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的这种精神都有所退步,包括我自己。
我很感谢父母给予我的一样东西叫坚韧!我的父辈曾经给我分享他们的读书经历:说冬天遇上下雪天,要光脚走几里地去上学,因为鞋子湿了没的换,在学校就要穿一天的湿鞋子。我记忆中有几件非常深刻的事情,关于我的父亲。他一直在家务农,有一年暴雪天气为避免温室大棚被积雪压踏,他一整晚没有睡觉,忙着用木板推掉积压在棚顶的雪。棚宽约10米,高约5米,容得下拖拉机来回犁地。先不说劳动难度之高,单是劳动强度之大,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第二天早上有不少人起床查看地里情况,不少棚被压踏,但是我们家的毫发无伤,不是运气,而是努力。还有一年春天,积劳成疾的他疾病反复发作,医生叮嘱动完手术出院后在家休息。闲不住的他没多久就想去地里干活,因为单凭母亲一个人实在难以完成劳作,我记得非常清楚,他在刀口开裂1cm的情况下,咬牙坚持劳作了一整天。这些让我觉得后来自己经历的根本不算什么。
我曾经反复观看过合肥某一中学秦秀文老师拍摄的一段陪读家长的历程,里面有一个片段我记得非常清楚,一位陪读母亲,先生在外地出差,急性阑尾炎发作,编了个理由安抚好正在读高中的孩子,独自一人去住院手术,临手术前说要再看看儿子的照片,因为儿子能给予他力量。或许你们会觉得这是为了剧情需要,为了进行感恩教育,所以特地拍成这样,但是我要告诉你,不是的。当你长大后你会更加明白两个道理:一个是“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所以世界才有这样一个分类,这个世界有三类人,男人,女人和母亲,因为母亲十月怀胎生下你就是在用生命冒险。第二个道理“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我参加研究生考试的第一天,刚下考场就接到姐姐的电话问我考得怎么样?说实话,我很不习惯她的关心,甚至有点受宠若惊,因为我们那一代人从小就很独立,没有陪读,没有辅导班,没有网课……家长也没有精力去关心学业,学习只能靠自己一个人默默努力,所以很习惯自己一个人前行。只是当时我很诧异为什么她会在我家,没有在自己家陪伴孩子。等到春节后我回学校准备参加研究生面试,等结果出来后,尘埃落定,我继续在学校写毕业论文。姐姐又一次打电话给我,和我聊天,说考试被录取,告一段落,让我有时间多关心关心母亲。原来笔试的第一天,她一个人去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所以姐姐帮忙照看这个大家庭。从此我便懂得什么叫做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出生在20世纪的我,今天我也要说21世纪的你们是幸福的。时代发展太快,仅仅10年时间,天翻地覆的变化。你们不用为了省一块钱的公交钱,背着书包走几里路甚至几十里路回家。你们不用挤在潮湿阴暗的十几人的集体宿舍里生活。你们不用放学还要排队打热水,虽然全校仅有的5个水龙头,能不能打出热水完全靠运气。你们不用经历零下10摄氏度用凉水洗脸洗发的日子。你们不用担心下学期老师催学费,要怎么向家长张口……这些,是我们那一代人的记忆。有时我会在想,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闹铃,仅凭起床铃声,我们是怎么做到每天早起晚睡的?
大学时代,经常会有这样一批人,每天五点起床,和太阳比赛早起,到宿舍楼下读英语,等六点宿管阿姨开门,路过食堂,直奔自习室或图书馆,甚至还有人为不打扰室友休息,直接到图书馆洗漱。深夜,为不打扰室友休息,打着手电筒坐在楼道里看书。当然,如果你只迷恋温暖的被窝,你是看不到这样努力的人的。以前我给你说过,考研时候,我们每天都要早起去图书馆占位子,后来有一天图书馆的大门被挤掉了,多激烈的战斗。所以,我一直在跟大家强调要自律,为什么呢?因为太多的人到了大学后,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浑浑噩噩,被大学上了四年。
反观你们,你们中的大多数都有家长陪读,衣食住行不用过问,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每天的学业就好。但是,却好像更难做到了。时代发展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给你们带来了太多的诱惑。2011年一个月5块钱30M流量愁的用不完,现在1分钟就可以用完30M。那时候的我们可以避免智能手机的诱惑,但当时我们的校园,看小说、抄歌词、听Mp3、听Mp4等也是风靡一时,所以,不是时代带来的诱惑,关键是你选择怎样面对这些诱惑,怎么严格要求自己。我也曾经反思自己,考研期间,我经常连续7天不用给手机充电,但是,现在,做不到了。主要是因为我工作了吧,改试卷、发通知、回复工作都需要手机。
我们既没有感到高中生活很苦,也没有感到很快乐,因为有那个信念的支持,我们关注的是“这样是不是已经很好了?”“怎样才能更好?”我们不会因为很苦就放弃付出,也不会因为学习快乐才心甘情愿的努力。因此,“苦”与“乐”对我们而言,并不那么重要。况且,我们也不觉得高中是苦海无涯,付出总会有回报,只不过有时回报来得晚了点。
高中的乐趣主要是拼搏的乐趣。比如,做出难题的兴奋,倒背如流的成就,琢磨出好的学习方法的激动,一天过得充实的骄傲。学与玩相比当然是苦的,所以,建议大家不妨掐掉玩的念头,一心学习,不给自己退路,也就无所谓“苦”与“乐”,你自然会“苦”中找“乐”。
人脑的潜力是无限的,一个人的大脑如果完全被开发的话据说可以记住26国语言,4000多本图书的全部内容。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爱因斯坦也仅仅只开发了12%而已,所以别以自己蠢为借口,你要是真的发狠了你是不是下一个爱因斯坦谁又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