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确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以人为主,把人培养成人,这就是教育的初衷。在现实中,有太多的人以成绩为主,从而忽略了人的存在。我们总是过分地强调分数对一个人未来的重要性,甚至在学校用成绩来衡量一切。是的,你是一个好孩子还是坏孩子,你说了不算,由你的成绩做主,你试卷上的红色数字,决定着老师、家长、同学对你的定位。
我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试卷上那个红色的数字一直幸运地陪伴着,因此,也成了老师、家长、同学们眼中的幸宠儿。为了这个所谓的“宠幸”,我不断地听话,出奇地懂事,甚至在考上大学之前,父母或老师从来没有因为作业而批评过我。可是,那些听话是我用极度压制自己的个性换来的,后来,大学毕业了,再也没有了学可上时,我不知道高分数还能为我带来什么,于是不知所措,甚至这才学会了“叛逆”。
当我做了老师后,我再也不愿意让我的学生如我一样“重蹈覆辙”。我对学生说,成绩只是生命中很小但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为了成绩而努力,但成绩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做题,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更广阔的世界。
我的教育原则,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能考出高分数,我的要求是只要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自己能力范围的最好就足够了。我从来不要求班里的孩子人人优秀,我的要求是三分之一优秀,三分之一中等,三分之一能够达到自己能力范围的最好成绩,哪怕差一些也无妨。如果一定要给教育分什么等次的话,我希望每一个等次都有人,只有这样才是正常的。不信,你去调查成绩好的班和成绩不好的班,亦或大多数是中等生的班级情况,都会有所意外的发现。一个班级,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孩子或太多或太少,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会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结果。
我常常告诉孩子们,教育生活就是让我们学会爱生活,爱他人,爱自己,对社会有一颗悲悯和良善之心就足够了。比起别的老师唯分数教育的如火如荼,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教育的目的是否有了偏差。这几天,当我读到李镇西老师《幸福比优秀更重要》里未来班的那些孩子的故事后,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决心。对,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为社会精英,孩子们的未来是在各行各业上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我看到李镇西老师“未来班”的孩子们三十年再聚首时,真的很感动。“未来班”里不乏有社会精英,但那些在平常岗位上的孩子们的故事更让我感动。在他们的故事中,共同提到了一句话:“毕业以后,我从不问你们从事什么职业,入仕也好,经商也罢,不管成功与否,只要你们做到了善良、正直、勤劳,在我眼里,你们就是成功的。”这是“未来班”的李镇西老师经常告诉他们都一句话,几乎所有人都提到了“善良、正直、勤劳”这几个词语。他们说,这是做人的底线。瞧!这就是真正的教育,无论在什么行业,什么地位,人最应该坚守的就是做人的底线。一个没有底线的人,越有能力反而对社会危害越大。
我的孩子们虽然不像李镇西老师的“未来班”那样出名,但我依然要求孩子们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我甚至经常在家长会上说,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为成功人士,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为社会精英,但我希望,在未来任何一个岗位上,你们的孩子都能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有人说,教育离开了分数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NO!只要让孩子们明白真正的教育是什么,他们是愿意自己付出努力去学习的,也就是说成绩是意外的收获。我带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五年有余,在这五年里,我和他们都有了变化,我因他们而变得沉稳,他们也因我而热爱生活,爱上学习。在这五年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每一个清晨在一起阅读经典,他们甚至觉得文言文学习起来更有意思。在每次考试之前,倘若有较难的题时,我以为他们会考得很惨,不过,他们每次总会给我惊喜,从不让我失望。五年来,从来如此。我不知道,他们从什么时候起,已经对各类题型应付自如了。总之,我对他们成绩上的要求很松,但他们总是能给我惊喜,他们甚至在我忘记布置了家庭作业后自己主动给自己布置作业了。我还经常开发他们的学习力,甚至在线上教学期间,教他们使用各种有助于学习的软件。
为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前不久我们专门开展了一次“家庭作业由谁来布置”的辩论会。辩论会结束后,我竟然发现孩子们更自觉了,只要我们老师正确引导,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会掉队,因为每一个孩子在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准。他们不必为了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的目标而垂头沮丧,他们也不必为了轻而易举能够达到目标而沾沾自喜。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每一个人都是一把衡量自己的尺子,他们衡量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们从不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而是跟昨天的自己相比,又进步了多少。尽管我的有效的教育手段还很有限,甚至班里还有好几为同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过,我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努力的样子,上课做笔记时的样子,背课文的样子,写作业的样子,课间互相考背诵的样子……无论哪一个样子,都是那么可爱,那么自信,有的孩子书写慢慢地趋向规范,他们无需我再去苦口婆心地“教育”一番,而是自己向着好的方向的发展,教育不就是为了不教吗?
其实,在农村学校,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单亲孩子和留守儿童都很多。但我从班里孩子们的脸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从容和淡定。我经常告诉孩子们: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有的孩子常常会抱怨父母为什么不在自己身边,我告诉他们,倘若把世间的众多无奈都叫做缘分的话,缘分有长短,也有深浅,与父母注定缘分就这么长,这么浅。无论在一起有多长,在一起了就好好珍惜,因为幸福很短;不在一起的也不要悲伤,因为悲伤不会让我们有丝毫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对,接受,生活赐予我们的,既然我们无从挑选,那就学会全盘接受。后来,我慢慢地看到那些单亲和留守孩子们的脸上笑容多了起来。也许,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对这一切已经开始释怀,何其不容易!
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期望:多年以后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一个正直的、善良的、勤奋的人就可以了。我也不再单纯地为了提高分数而去“迫害”孩子们,因为,他们现在在学校的每一个日子,都是他们走向未来的台阶。的确,我不期待人人都能够成为社会名仕亦或行业精英,但是我期待每一个孩子在将来,都能够拥有一份简单的快乐、平凡的幸福。这就是我认为的教育,也一直是我践行的教育。
曾经,我甚至动摇过自己对教育的信念,也曾想过片面地追求成绩,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这本书时,里面“未来班”的故事时,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教育,理当如此!
2020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