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一过了四十,发现自己的记性坏得特别快。我那天这样感慨,先生马上逮着了机会怼我:你不是年轻人么,怎么也承认自己老了?先生比我大4岁,年轻时候不觉得,到了中年以后,这个“老”突然成了我面前不自信的字。我当即反唇相讥:我不老,只是记性差。再说,我永远比你年轻!
这记性差最直接的表现是,晚上看书的时候看到一段很得趣的东西,当时是很想努力记住的,但是第二天毫无悬念一定忘记。于是我一直习惯在床头柜里放一本记事本,想到什么就马上在本子上记下来。现在更方便了,有赖手机。有需要记住的地方,可拍照的马上存照,不能拍照的写到记事本上,这是最保险的记忆。
那天看《正午》杂志,看到其中有一篇金宇澄的访谈,金爷叔谈到自己文章的时候说到了一本书,说他的《繁花》还没有正式出版的时候,在上海的弄堂网上连载,有个叫张伟群的老先生,写了一本书《四明别墅对照记》,把愚园路四明别墅所有男女主人的简历、关系情况都写了出来,记录之详细,胜过当年的派出所记录。
我当即把这一段拍照记录。第二天按图索骥上网一查,此书当当有售,打折后售价59.40元,满49包邮。书评是:一部关于上海弄堂的独特图文记录,还原老上海的前世今生 !当即下单订购,不过两天,书就到手了。(别看我说得这样容易,其实,这一段过程是有人代劳的,我至今不会网购)
新书到手,突然发现有些眼熟,应该在图书馆借阅过的。我有上海情结,只要图书馆馆藏有,我又能找到看到的有关上海的书籍,我应该全部借阅过。不过这样的书,是可以作为收藏的,里面详尽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都十分真实细腻,日后写文章都是可以用得上的。
从正午到四明,这个过程让我十分感慨,我发微信说:看了一本书,书中提到了另一本书,心向往之,那么再去买这本书,然后这本书又写到了某本书……按书素骥,无穷无尽。我的很多本书都是这样得来的,这个过程,好比朋友们聊天,说起某个人,拐弯抹角,弄到后来发现都是朋友或者亲眷。
这样的购书过程实在美妙!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句话我没说,新书买来认真读过之后,写个书评投稿去,把这买书钱赚回来,再买下一本心仪之书,这才是读书的动力和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