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
若非第二次登上大脑演讲台,台下有上万名观众,这次比上次淡定了很多,任何事儿都需要有切身的经历、体验、实践过后再反思总结,能力才会不断提升。若非站在舞台的中央,背后是罗胖在跨年演讲中的大背屏,高端、大气、上档次,罗胖每一次的ppt都很简单,所以大家才会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演讲者身上,要讲的内容,全在他的大脑中,经典的语句,严密的逻辑,有趣有理的故事,会演讲的人一定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他用实践,正在践行自己的一个观点,父爱算法:告诉所有的用户,放下你手里的烂东西,我告诉你一个好东西,跟我来。若非也希望能做这样的事。
今天是女儿中考的第一天,七点五十到校门口,八点老师要求集合,所以孩子最好提前十分钟进校。昨天朋友说的,让我去买一点泥鳅放生,我真的很认真的做,不过心里还是有很多疑惑,前面的人在放生,后面的人在捕鱼,放生的人就比捕鱼的人获得福报多吗,放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后来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是有关放生的神话故事,传说有一个书生一路去赶考,在路上遇见了一个,老叫花子正在瓦罐里煮豆腐,旁边放着一条泥鳅,这泥鳅长得胖胖的,很漂亮,可听叫花子说他要将泥鳅放到锅里做成一道菜,取名叫泥鳅钻豆腐。书生看到泥鳅,心生慈悲之心,最后,用三两银子把泥鳅买下来放生,泥鳅获救了,可书生却没有钱了,省吃俭用,受尽了各种苦,最后没有考上。三年过后再考,终于考上了,然后官运是一路亨通,六十岁时深受他人敬重,可劳累过度病重缠身,最后只能辞官回家,在路上风起云作,起了大风浪,书生一家在船上生命危险,在紧要关头,从水里飞起来一个大汉,船能风平浪静,原来,这个大汉就是三年前被书生放生了那条泥鳅,而这次是书生来报恩的,后来,当然书生获救了,过上了幸福生活。
我们不知道后来的放生习俗是否来源于这个故事,但以前也经常听老人说起关于放生的事,心生慈悲心,做善良事儿,放生可能真正的价值在于放下自己,放下执念。世间人很难逃脱执念,孩子中考个个都想考出好成绩,没有考到就觉得没有面子,逼孩子也逼迫自己,看到别人挣了很多钱,还是嫉妒心理,不平衡;看到别人受到领导表扬,觉得自己辛苦付出这么多却没有被表扬,也心里不舒服,情绪很不好。这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执念,作为老师,总感觉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成绩很好,结果不如意就很痛苦。
放生,放下的是自己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