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①今天看了潇潇老师的文章《速读,是最大的笑话》。
②明天开始全面检查,为工作交接做准备。
③读书拆文。
【思】
①我常常为自己不能速读而沮丧。参加了几个读书会,总是说一年要读多少本书才行,要想达到目标,就要先练速读法,眼睛的视距要宽,要按之字形去读等等,自己总也做不到,也觉得哪里不对,总是没能想透。
看了潇潇老师的文章,豁然开朗。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也就是说读书要学有所得,看得多有什么用呢?前阵还听说一种训练读书的方法,就是把书翻一遍,10分钟可以读完一本数万字的书,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人的接收能力是受物理限制的,看到眼里,记到心里,中间是有一个过程的,就算一目十行,完全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又有何益?一目十行的天才是有的,但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是那样的人,还是老老实实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就好。
②总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留下后遗症才好!
③总是做不到合理安排,时间就溜走了。
【学】
①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氏准备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天啊!难道泰山会接受他们的无礼朝拜吗?他们还不如林放懂礼啊!”
②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要争的话,那就像射箭比赛一样:赛前互相行礼,赛后互相举杯饮酒致敬。这样的竞争,真有君子风度!”
③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子夏问:“《诗经》里说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说的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洁白的宣纸,然后才能绘画。”子夏问:“先有温饱,再谈礼法吗?”孔子说:“子夏,你启发了我,我可以开始同你谈论《诗经》了!”
④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清楚,杞国现有的礼是不能再现其盛况的;商朝的礼,我能说清楚,宋国现有的礼是不能再现其盛况的。我现在无法证明,是由于文献不足,否则我就能证明了。”
【悟】
①季氏旅于泰山。任何事情都是有迹象可循的,季氏的篡位之心就是在这一点一点的试探中逐渐突破底线的。从演艺到祭祀,再到“旅于泰山”,没有人看出季氏的企图吗?肯定不是。只是你不说,我不说,他也不说,于是底线就这样一点点被突破,直到最后酿成大的祸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发现蚁穴就堵死它,才是避免祸患的最好办法。
②君子无所争。儒家是讲求入世的,他们提倡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以必定是要有所争的。但孔子在这里说的无所争,我认为是不要为一己私利去争,不要为高低输赢去争。自古以来,党争、派争层出不穷,顾诚先生所做《南明史》,写了南明君臣无穷无尽的争斗,只存在了18年的南明,内斗了18年,亡国也要内斗,充满了人性的荒唐。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内卷何尝不是如此啊!
③始可与言《诗》。这是孔子对学生赞美的评价,能得到这种评价的学生,像子贡、子夏都是那种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并且可以举一反三的学生。我们常说不要读死书,死读书,现在常有人炫耀自己一年读上百本书,如果读过上百本书,依然书是书,你是你,那么读这上百本书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读书时应该常扪心自问:我学到的只有我看到的这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