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写了关于眼里有人的读书笔记,得到那么多人的鼓励和肯定,心里不禁有点小得意。今天无意中在电脑上整理自己的东西时,看到自己去年写的读书笔记,竟然还是关于吴非先生这本书的!不禁大吃一惊!虽然去年的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写的,更倾向于摘抄类型,绝大部分内容也不相同。
这件事给我好几个地方的触动。
一是,关于表演型人格。我想到韦老师在课上讲到的一件事,说五年前去北京参加一个工作坊,一个人声泪俱下讲自己的故事,五年后,这个人依然声泪俱下情感真挚地讲自己的故事,只不过连台词都没怎么变化。我突然想那个人每次讲的时候应该都是真的,只是他应该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重复的事情。我今天看我自己这两篇读书笔记,突然察觉到其实我也有这样的表演型人格成份。因为在去年的读书笔记里,我写道,"究竟是谁写了这么精彩的文章,翻看了下作者,居然是吴非,也就是不跪着教书那篇文章的作者……"这几句与今年写的几乎一模一样,而我丝毫没有印象,想想这有点可怕。也许,我也曾找同一个人去倾诉同一件事,局部的情节完全雷同,听的人心中觉得好笑,而我自己毫不自知。
就像我今天听自己课的录音,那么多的"啊",口头禅,我好像从来没有觉得它们存在过。
又想到,祥林嫂,大概她也不是故意去讲阿毛的故事,一遍遍地,让听的人几乎都能背得出来。
这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机制会让一个人产生这样的行为表现呢?值得研究下!
不过,无论如何,今天这无意中的一次对比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觉察,这是个好事,因为觉察往往是改变的开始。
另一个地方,触动到我的是,吴非先生的书,为什么同一本书我前后两年来看,都一样的觉得翻开了就停不下来呢?而不是别人的书呢?这给到我的启示是,那些经典的、触动你灵魂深处的东西,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是耐看的,如某些人,某些灵魂,时日久了,不但没有厌倦,倒是愈看愈有味道。当然这前提是这书这人本身要有内涵。所以在想,我们怎么才能把自己修炼成如吴非的书这般的女人呢?让人每次看了都觉得惊艳,都觉得如初恋一样热烈。
想到很久前好友推荐的一部影片,叫《第101次初恋》,好像是说一对恋人,女的出了车祸,失去了记忆,每次见到她的男友都不认得,每天都会说,嗨,你好,很高兴认识你,而挚爱着她的那个男人,每天也都配合着她,说,我也很高兴认识你,这是怎样的一种深情。
突然灵光闪现,表演型人格的人是不是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局部失忆?这可能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他/她会一直保持着那新鲜的激情呢?而且还是天然的。
如此,归纳一下,若你想对一个人天天如初恋,方法有二,要么你真的失忆或者表演型人格(我称为疑似失忆),则天天可以跟对方激情满怀地讲同一件事,当然听的人若没有失忆这功能,能不能跟你同步就很难说了;还有一个就是要么你提高你自身的内涵,每天都让对方有新的可以挖掘,让对方觉得日日新,时时新,娶了(嫁了)一个人像娶了(嫁了)很多人似的,无暇再去觊觎其他的美色,倒是一个长久而可靠的法子。
PS:今晚就写到这里吧。两篇有交叉的读后感让我啰嗦了这么多,挺佩服我自己的。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人在20岁的时候,告诉自己30岁要出一本书,于是天天写,有时哪怕一天写一两行也坚持下去,十年之后,这本书毫无悬念的出了。我倒是不奢望能出本书,但是,读书和写写流水账倒是我一直喜欢的事情,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坚持下来,十年为期,每日哪怕一行字。想看看十年以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加油,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