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印度)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V.Banerjee) (法国)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
这本书是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作品,是一本格局很大的书,同时也是一本读起来不那么趣味的书!
该书用九章大篇幅,从营养、健康、教育、生育、风险管理、贷款、存款、创业、政治参与等九个方面探讨穷人的生存、选择和突围,以及援助、制度对穷人的意义。
穷人进行选择的困顿以及消除贫困的理论、政策的种种困顿,在这些章节中被充分揭示出来。该书至少给我们充分区分选择的两种状态,一种是穷人的选择,或者说穷人的非选择;一种是非穷人的选择。从该书可知,选择是需要空间的,这空间至少要大于自身的温饱条件,否则由于可供选择项的稀少而使得残存的选择毫无意义,或者说不同选择之间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信息永远是最重要的财富,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起始资金固然有一定重要性,但富人跟穷人的区别,大部分是信息。”这里的信息不只是所谓的“小道消息”,而是很多知识。就像书中所写,富人对人、事、物的价值判断比较准确,所以知道怎么分配自己的资源,包括钱、时间、精力,去提高自己的资产总值,而穷人往往不懂甚至是扭曲的。也许真正要考虑的,不是信息不对称是否造成了富人跟穷人,而是,到底是什么样的信息,会影响一个人的财富。
现实生活中的穷人有两种。一种是量力而行地抗争命运,一种是穷的很活该。在当下,大部分的人都属于第二种,就像我。如书中说的那样,为什么贫穷?为什么他们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有钱人的家里简单质朴,而自己的家里堆积如山?穷人真正期望拥有的很多东西,改变人们的期望是不容易的,却并不是不可能的,穷人未必不知道“长期投资”的重要性,而是因为“等不起”或“等不到”长期投资的回报。
一个人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即可,有富余就应该去帮助那些深陷苦难的人们,无关多少,在乎真心。房子、车子和存款或许可以是短期目标,但绝不应该成为一个人乐此不疲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2021年2月16日,将客厅电视卸去送人,忽然发现一切都那么明亮。
分享书中二十二条金句
1.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我们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得多。
2.对于政府工作的特别强调表明穷人对于稳定的一种向往,因为这类工作虽然不那么激动人心,但一般都非常稳定,而且,实际上工作稳定似乎是中产阶级与穷人之间的一个界限。
3.我们不愿向朋友或邻居提供无条件的帮助。一方面,我们或许会担心,保证向某人提供帮助可能会使人们产生一种惰性心理——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或者,人们可能会在没有必要时提出需求。或者,相互帮助的许诺并未真正实现:我帮助了你,但轮到你帮助我时,你却总是在忙别的。
4.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会,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他们的行为常常反映出这样一种想法,即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时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只关注当前,尽可能把日子过得愉快,在必要的场合参加庆祝活动。
5.一般来说,童年摄取充足营养的人,都会长得更高大、更聪明。正是因为他们更聪明,所以他们オ会赚到更多的钱。当然,很多不那么高大的人也很聪明(因为他们已长到应有的高度),但总体来说,个子高的人在生活中更出色,因为他们显然更可能发挥自身的遗传潜力。
6.然而,大家庭对孩子无不利影响,这似乎也有些违背常理:如果同样的资源要由更多的人来分享,最终有些人就会得到更少。如果孩子没有受委屈,究竟是谁吃亏了呢?一个可能的答案就是,母亲。
7.有些人即使能够获取良好的存钱机会,也仍然存不住钱,这说明,存钱的障碍并非全都来自外部压力,部分原因还在于人类的心理因素。
8.人脑会以不同的方式对现在和未来进行处理,本质上,我们似乎可以预见自己将来的行动,但这常常与我们今天的行为方式不一致,这种时间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在花钱的同时,也在计划着将来省钱,换句话说,我们希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有耐心。
9.不现实的目标、不必要的悲观预期,以及不恰当的教师鼓励机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体系没能完成自身的两大任务——给予每个人一套健全的基本技能以及发掘人才。然而,从某些方面来看,提高高质量的教育变得越来越艰难。
10.我们已经看到,给予女性正式的名下财产权对于其生育选择十分重要,这并不会改变她关于生几个孩子的想法,而会使她的想法变得更有分量。
11.因此,最有效的人口政策或许就是,让人们觉得没必要生很多孩子(特别是儿子),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医疗保险或养老金)或金融业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受益于退休金,这会导致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或许还会减少歧视女性的现象。
12.这就是穷人和他们所作生意的矛盾之处:他们精力充沛,拥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努力的做着白手起家的生意。但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很小的生意上,而且他们同周围很多其他人都在做着相同的生意。结果,他们失去了过上一种富裕生活的机会。
13.拥有财富可以激励人们投入时间,变得更有耐心。其言外之意就是,贫穷会永久性地腐蚀人的耐心。
14.对儿童及孕妇的直接营养投资,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回报。食品技术领域的首要任务是,在人们喜爱的食物中加入额外的营养素,生产出一些富含营养、美味可口的适于在各类环境中种植的新品种粮食,同时还要提高生产力。
15.问题是,人才的发掘不存在捷径,除非有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教育体系应该做的事情——给予人们足够的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
16.要想摆脱贫穷并不容易,但只要抱着一种“万事皆有可能”的态度,再加上一点儿援助(一条信息、一点儿推动),有时也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
17.更丰富的营养可以使某人走上富裕之路,这一想法从历史角度来看的确至关重要,甚至在今天某些情况下仍然十分重要。
18我们应该认识到,谁也没有那么明智、耐心或博学到能够为自己的健康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样,对于那些生活在富裕国家的人来说,他们周围充满了无形的助推力,而贫穷国家保健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让穷人尽可能地容易获得预防性保健,并规范病人所能享受的医疗服务的质量。
19.笔者倾向于认为,男人比女人要自私得多。然而,这或许恰恰体现了那些准则与社会期望,也就是我们认为在家庭决定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因素。或许,人们期望女人能将自己获得的意外钱财用来贴补家用,而并不期望男人这样做。
20.存款行为关键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有机会实现梦想的穷人来说,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节衣缩食,将省下来的钱用作未来的投资。相反,那些认为自己没什么可失去的人,一般会做出反映这一绝望心态的決定。这可以解释穷人与富人间,甚至是穷人与穷人间的不同。
21.问题并不在于穷人为健康花了多少钱,而是他们的钱究竟花到哪儿去了。他们常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
22.最终,无论是主流政治左派还是右派,对于接种奖励的不信任都可归结为一个信仰问题:不要贿赂别人去做你认为他们应该做的事。对于右派来说,这样做是一种浪费;而对于传统的左派来说,这样做无论是对于奖品,还是得到奖品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贬低。
带着问题来读书
1、作者想解决读者什么问题?
如何让穷人摆脱贫穷这一问题,贫穷并且致力于帮助穷人改变人生的书。
2、作者解决问题的观点是什么?
什么是贫穷?怎么才能脱离贫穷而不再次陷人贫穷?了解贫穷的本质,希望每个人拥有改变贫穷的能力,到底是什么样的信息,会影响一个人的财富。
只有建立健康财富信仰和正确思维模式,才能摆脱贫穷。
3、跟问题相关的关键词有哪些?
贫穷 思维方式 学习
4、不解决问题有什么困扰?
维持现状
5、解决问题后有什么好处?
脱离贫穷
6、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贫穷的根源
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财富三大要素,财富判断标准,
发现穷人真正的需求,
从细微处去改变,而不是浮于政策。
7、作者对解决后的愿景是什么:
既然解决贫困问题存在着一个包含多种策略工具的百宝箱,而且我们也有着基于实证的科学方法能够帮助寻找到百宝箱中的有用工具,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们总是能够寻找到更多的办法和更好的办法,帮助人口脱离贫困的陷阱,从而努力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减贫目标,以及通过引导穷人摆脱贫困和实现发展,推动整个世界实现更好的发展。
穷人和我们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大家都不懒,也都不笨,只是所处的信息环境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想法,然后做出了不同的决策,导致了不同的后果。
有时候,想要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就必须站在自己的固有观念之外来看问题,必须走出自己的认知,与更多的信息和观点交流碰撞。
愿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富有的人。
价值判断
信仰
正确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