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创业》——如何实践MVP

《精益创业》由美国埃里克·莱斯所著,将新创企业在各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案。精益创业代表了一种不断形成创新的方法,本书的核心思想源于丰田“精益生产”的理念,在创造价值、减少浪费的原则下,用最小成本、最快速度去验证产品是否符合价值假设和增长假设,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策略。虽然没有创业相关经验,但读完本书我对最小化可行产品的原理与应用有了更准确的理解与认识。

为什么新创企业需要MVP思维?试想一下这个场景,一个创业者发掘新机会后,依照自己的想法开始详细的设计规划并投资大量资金,经过一年半载的开发,一个完善的产品终于上市了。但市场的反响并不好,或者压根没人用,最终以失败告终。现实中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原因可能是开始的策略就是错的,朝着错误的目的地奔跑,只会加速失败罢了。但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能尽量减少失败的成本,提高成功的概率。

创业者大多有较强的能力,但在充满不确定的创业环境下,再强的人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判断一定是正确的。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尝试并验证假设,从中获得“经证实的认知”,从这样的“学习”中逐步调整方向,即使出发时或过程中的方向有所偏离,发现后及时调整最终会到达期望的终点。MVP的概念正是指导我们用最小成本、最快速度获取“经证实的认知”,小步快跑,避免火箭制造式的闭门造车。


之前浅显的理解MVP是要足够小、要有价值,是产品的初级雏形,随后再逐渐迭代。读本书后有了新的理解,首先,至少根据用户的一个需求,给出解决方案,并为用户带来价值,否则它的存在就没有实际意义。其次,要具备”最小”和”可行”两个要素。“最小”的目的是降低试错成本,快速验证产品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可行”是要确保产品可以满足需求,而不能只追求速度而牺牲用户价值。它的核心是在减少浪费的前提下,快速获取反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设定假设创建MVP后,作者提出“开发-测试-认知”的反馈循环,帮助新创企业持续优化调整。同样“减少浪费”也是反馈循环的基础,获取验证后,我们需要把精力放在“经证实的认知”上,减少其它偏离的动作,从而减少团队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同时,在循环过程中,逐渐减少反馈的总时长。“反馈循环”和我们运用在工作中的PDCA循环异曲同工,都是通过不断的获取反馈来优化目标与实施过程。


在精益创业思维中,作者强调获取反馈重要的一点是“现地现物”,即走出办公室切身实地的接触用户。联想到设计思维中用户建模的方法——同理心地图,与“现地现物”的理念非常相似,即在某一场景下,通过观察用户的“听、说、行为、感受”四个方面出发,建立对用户的同理心,从而更好的理解用户。


对于衡量创业活动,可以采用创新核算的方法,即使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也可以判断出进度。创新核算主要分为三部:首先,确定度量指标及初始值;然后尝试提升增长引擎达到“理想状态”;最后根据结果考虑是否需要转型。什么才是理想状态,需要结合之前明确的假设以及市场规律来综合判断。在制定衡量维度时,要避免虚荣指标,也就是体现总量的指标,如总注册量与总营业额等。因为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指标看形势大好,无法反应真实的现状,如某几月的注册量突然降低了,但总注册量还是持续上涨。作者建议可采用同期群分析法、AB测试法来衡量,有效的衡量指标需体现出数据与事实的对应关系;通过数据分析结果,为决策提供据。除了正确的方法之外,精益创业者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害怕失败与质疑。

把握精益创业减少浪费的核心思想,可以应用各个行业与做事场景,轻量起步、快速试错、获取反馈、迭代优化,有意识的实践起来,帮助我们形成更好的做事思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