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名句,大都已经熟烂于心,这是高尔基说的,甚至小时候写作文也引用过。
现在已经身为成年人的我,再次看到这句话,不免一阵感叹,这说的确实是让人无法反驳。
在从学校还没步入社会的时候,那个时候在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不要进入学校,每天有背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试,写不完的作业。
起初步入社会的时候,觉得真好啊,终于不用在面对那么多书本,就是让人觉得舒服一身轻松。
可步入社会时间久了却发现,好多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仍在学习,就重新拿起了书本。
现在我不太清楚读书的人多不多,可是有效读书的我估计不多。
因为身边不有效读书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读过书,有几个人能做到,能实践到自己身上来的,所以我觉得其实有效读书真的很重要。
有效读书,可以让你受益一生,让书籍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你每读一本书都是与创作者智慧上的交流。
每一次读书都要好好珍惜,要真正的学会一些知识,要让书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说的,应当也是有效读书。
不有效读书,试问你当如何进步?只有有效读书才能使一个人进步,一个人成长。
我读书时喜欢做笔记,可是我却把作者举的例子和观点一并都写在笔记上了。
那本书里面作者举的例子实在是太繁多冗杂了,抄着抄着,我却发现我是在抄书,其实例子只是方便我们理解而已,笔记记得太多有时候自己都分辨不出来,那些地方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从自己做的笔记来分析,其实例子太多了也没有什么用处,唯一的用处就是可以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借鉴与应用。
而且写作也是只引用一两个而已,例子写的太多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篇好的文章也会体现的没有价值。
从这里来看我好像也是无效读书,因为我拿到了那本书哪怕记再多的笔记,都觉得我没有真正的学到什么。
一篇笔记还不如读后感,至少读后感里还有我的思考与见解。
没有思考式的读书也是不算有效读书,有效读书可以让你真正的成长,可以让你学会书中的精华所在,它会将一本书的价值体现到极致。
而不是读过一遍之后,也如鲁迅先生说的那般囫囵吞枣,与其这样还不如不买书不读书。
有效读书,很重要。你在读的时候要真正的学会思考,从而把里面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