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平时有记录笔记的习惯,那么你也许听说过Flomo——一款专注于碎片化记录的「卡片笔记」产品。
Flomo的设计理念不同于市面上的所有笔记产品,他没有强大的排版功能、不提供All-in式的笔记服务,只专注于一件事——帮助用户更简单地记录想法。这回归了笔记这件事的本质。
自2020年上线至今,Flomo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忠实用户,在包括App Store在内的多个应用市场得到编辑推荐和荣誉奖项,甚至遭遇了某笔记大厂的“像素级”致敬。
今天,我想聊一聊对Flomo这款产品的体验,以及它对个人知识资产管理产生的帮助。
Flomo功能可以划分为两个核心模块——记录笔记(创建知识资产) + 管理笔记(管理知识资产)。
记录笔记
Flomo中的每一条记录被称为“Memo”。
创建Memo的流程十分简单,只需要在输入框中敲下你想要记录的文字,再按下回车键(或是点击「发送」按钮),一条Memo就产生了。
Flomo的交互非常简洁,它支持了最简单的通用快捷键——诸如Ctrl+B加粗、回车发送之类。只要你平时使用过类似的笔记软件,就能快速上手。
更进阶的,你可以根据Memo所关联的信息或主体,给它附上标签,将相同类型的Memo归纳为同一分类;可以在一条Memo中附上其他相关Memo的链接,将上下文进行串联;可以为Memo添加批注,补充更多信息。
每一条创建的Memo以时间顺序排列,以标签或链接的形式相互关联,川流不息,构成了你的知识资产。
管理笔记
”标签“是定义和管理笔记——亦或是说管理知识——的一项核心功能。
引用Flomo帮助文档中的一句话:
知识管理的经典单行定义是由 Tom Davenport 在早期提出的(Davenport,1994) : 「知识管理是获取、分配和有效利用知识的过程。」
利用“标签”,你可以将笔记筛选分类,取出其中有效的知识进行整合。整合的方式不限于以下几种:
根据知识的作用和作用范围分类
根据知识的类型分类
根据知识的来源分类
……
下图就是以知识的类型进行分类的一个示例。
完成了知识的分配整合后,当实际需要用到相应的知识时,也就能快速定位和使用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模块以外,在Flomo中,“数据”是也其明显可感知的一个组成部分。
Flomo的Web端在页面左上角的明显位置以数字和热力图的形式将你已创建的Memo数、标签数,以及使用Flomo的天数可视化呈现。这是一个正面反馈,它将你的日积月累以量化的形式展现,为你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在以图片形式分享Memo时,这部分数据也会默认展示在最下方,彰显你在知识积累方面的成长和努力。这便是利用用户心理提升用户粘性的一个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