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他妈说过人生就像一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就像你每一次回家也完全不知道你的亲生父母和各种亲戚又要给你出什么样的考题
这种期待见面却又不知道对面招数的设定,我们称之为薛定谔的春节”
——《春节自救指南》(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春节前,这首歌刷爆了朋友圈,好多人都表示听着听着泪目了。因为好奇,也因为这家合唱团之前的《感觉身体被掏空》给我留下的印象,我决定去听听他们又作出什么幺来了。
听了以后立刻就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泪目了。首先,这是一首很互联网的歌,唱到了80后、90后游子们的心里去,狠狠地戳中了痛点。8090后在春节里面不得不对亲友的盘问和炫耀忍气吞声,而这首歌把不满和怨气一口气唱了出来,不能比这更加大快人心了。
其次,歌曲里对场景抓取之精准、刻画之到位、语言之幽默、节奏之张弛,都有着非常出色的水准。歌曲中先后出现的“七姑、大舅、二叔、大姨、亲戚众、老王及小王”全方位展示了春节中所有“父母逼婚、亲戚围堵、别人家孩子NB、隔壁老王炫富”的场景,非常赞。除了整体上出色水准,在表现形式上的技巧也有“更上一层楼”的作用,比如在大姨“吹”完自己儿子之后,那一段“哈哈哈哈哈”瞬间脑海里面就蹦出了画面来。歌曲中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剧透更多了(再剧透一点点,歌曲中对亲戚奥义的部分超级赞)。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将这首歌区别于一些低俗套路的网络歌曲,就是结尾处所表达出的三观正!如果歌曲在用戏谑地方式嘲讽了春节之后的各种奇葩之后就这么结束了,显然就落入了低俗。借用毒sir的一句话“用猎奇的方式表现低俗,本身也是低俗的一部分”。结尾处拒绝攀比、提倡个人努力、期盼团圆呼唤爱的歌声,展现出了在吐槽之余的正能量,把歌曲推上了一个抒情的小高潮。
可是为什么春节自救就成了痛点呢?春节为什么从一个欢乐的节日,变成了一个需要自救的劫日?
小时候,春节是一个换上新衣服、收压岁钱、放鞭炮、吃好吃的,随便撒欢的节日,在春节里面你闯多大的祸也无所谓,一句“大过年的,算啦”就一笔勾销了,要多开心有多开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春节变了味了,春节成了亲戚朋友展示演技的秀场,我们在生活中时不时看到的炫富、吹牛、得便宜卖乖的场景,在春节假期里面,几乎随处可见、随时可见,这是为什么呢?8090后的我们,为什么又如此反感这样的春节呢?
我想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春节本身的传统中暗藏着攀比、炫耀的基因。小时候,春节是每家每户都是要改善伙食的,走亲访友的时候也势必要带一点不常见得到的食物才行。如果物资相对匮乏,那么彼此的差距不太大,这种攀比也就不明显,没有太多人会花心思在这上,因为往往是徒劳无功的。但在现在这个时代就不一样了,送礼不在乎意义在乎价钱——想想前些年满地的特价烟、特供酒就懂了。
“等等,照你这么说,攀比这东西一直有?为什么现在情绪这么大呢?”
这就是第二点原因,也是更重要的一点:两代人之间因成长环境、所受教育等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生活理念和哲学,更具体地说是老一代人缺乏边界的“为你好”和8090后对自主的深刻追求。这点差异不仅造成了两代人对待攀比、炫耀截然不同的态度,还在更多的场景中造成了分歧。
在婚姻家庭方面,表现为逼婚,典型语句是“我给你安排了相亲,对方条件不错,过了这村没这店了”,不客气的还得加上句“你给我上点心、好好表现”。在老一代人看来,到了一定年纪就要结婚生子、拥有完整的家庭;8090后觉得没有合适的人就不结婚,自己加上爸妈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何必为了一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而委屈了自己呢?
在个人发展方面,表现为对子女的横加干涉,典型语句是“老老实实给我辞职回老家来,我给你安排好工作了”。在老一代看来,有家人的关照、有父母的照顾,虽然钱不多,但怎么着事少离家近啊;8090后则更多地愿意自己闯一闯,不愿意一眼看到退休的样子。
总而言之,可以用歌曲中的一句话来表述“就你最不懂事”——懂事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懂事是指对责任、义务的清晰认知跟明确履行。但问题就在于好像两代人对责任、义务的理解的分歧很大。
所以,春节不再欢声笑语的节日,而是需要自救的劫日,是吧?
但是,请众位亲朋好友、各位热心吃瓜群众记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回家不是因为春节,而是因为爱你们、想你们!
团圆才是主题,需要爱常相随!
别让颠簸了一年,又穿过了拥挤人潮回到家的游子们,一直忐忑不安。
薛定谔的春节,没人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