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师说他教了近四十年的小学语文,积淀了五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这里的情趣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世界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承认差别,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千方百计地使其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同时,尽量发展他的特长,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一个个”的人,这是于老师的学生观,也是他的教育观。我不禁想到了班里的两个总在及格线边缘的孩子,以前我总是发现不了他们的优点,一想到他们就头皮发麻,甚至想过家长不管,我又不是神仙,自己一个人的努力终究是徒劳。昨天开期中反馈会时,我便深刻反思自己是否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一点,于是我给几位家长发去我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练写的题目,告诉他们让孩子写一写看看是否真的掌握。昨晚到家,我还跟一位家长通了很久的电话,我先说我已为人母,看着这么聪明的孩子一步步后退着实可惜,想跟他探讨可以如何帮助孩子。好像这样的开场不是高高在上冷冰冰的老师,而是关心他孩子的好朋友,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给他制定了一些计划,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也能修复亲子关系。对学生有情,家长亦会更认可我。今天早上我问孩子晨读了么?他说读了,我便满心欢喜,心想每天进步一点点也是极好的。
语文教学中要有情趣,首先要钻研好教材,此外,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意性。还有一点是幽默。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程序等方面我还有很多不足,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感觉整天都是抽空备课批作业,功夫不到位,研究自然不够深入。我也在思考如何规划时间,才能兼顾各项工作和生活。幽默我应该是有的,一直对他们要求比较严厉,偶尔调侃的语气批评学生,他们也都知晓我的本意。有时候也感慨,他们是真的长大了,可以这样来处理很多事情了。
情是互逆的,趣也是互逆的。老师爱学生,对学生有期待,必然会赢得学生由衷的爱,学生也不会辜负老师的期待。希望自己牢记这两个情,多一些情趣,少一些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