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二姨,也嫁在我们村儿。
二姨是母亲的堂妹,当年也是母亲把她介绍给二姨父的。
二姨比二姨父小三岁,说话总是轻声细语的,人也显得有些瘦弱。二姨夫是个老实人,干啥都慢条斯理的,瘦瘦高高的。他们结婚时我还有些印象,那时我还在想,这俩人长得还挺像。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以后的日子证明,二姨和二姨父不仅长得像,性格和生活观念也很像,按现在的时髦说法:三观一致。
母亲做为二姨的娘家人,虽然没少帮忙处理二姨家的事,但他们很少因为夫妻吵架来找母亲。母亲曾笑着说:这两口子可真过到一块儿了!
而且这两口子的日子过得还真不错呢!
二姨父和二姨刚结婚时和他的一个弟弟住一个院子,三间房,一家一间半,就是东西各有一整间,然后共用一个堂屋。那时农村的很多人家都是这么住的。
后来,二姨父的弟弟搬走了,他们就把房子翻盖了一下,扩建成了四间,还盖了东西厢房,多少年后又翻修了一次,房子从外看,敞亮气派。二姨和二姨父只有一个儿子,在表弟结婚生子后几年,他们又资助表弟在县城买了一处楼房。
但即便是这样,二姨家也还有些家底儿。我们家每每遇到银钱上的困难,往往都会求二姨家周转一下。
其实二姨和二姨父都不是精明的人。他们不做生意,不搞养殖,不在工厂上班,也没有在村里担任什么职务,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土里刨食。之所以会挣下这一份家业,靠的就是干活和节省。
二姨父很能干,分田到户后,他不仅种自家的地,还种别人家不种的地。二姨父干活仔细有耐力,他种的地干净平整,很少有杂草,收成还好。二姨父还是侍弄栗树的好手,他家的栗子每年都能卖上一大笔钱,村里人给栗树剪枝也都爱找他。闲暇时二姨父还去工地上打工。二姨虽然身体单薄,但也能吃苦,家里地里的活儿样样不拉。
他们还都很节省,过日子很细,在吃穿上不怎么花钱。
记得有一年,二姨请我去吃饭,家里连多余的碗筷都没有。母亲说:他们家三口人,所以只有三个人的碗筷。二姨父干活累了,会喝点儿酒,但他不要什么下酒菜,一把生花生,就喝得津津有味儿的。
那些年,除了冬天,二姨父的头上永远戴顶草帽子,永远都是一副在干活的样子。
他们的这份家业啊,真的是靠他们的苦干,从嘴里一点点节省积攒下来的。“勤、俭”二字对他们夫妻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这样过日子即便在农村也很少见的。村里人没少在背后笑话他们。但他俩却很好,也算是夫唱妇随,琴瑟和鸣。
其实我们每个人各有各的活法,虽然二姨和二姨父这样的日子会让有些人笑话,但只要他们自己愿意就好。如果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他们也是幸福的。可天却不遂人愿。
那一年二姨做了一个妇科手术,出院后身体就大不如从前了,二姨父便不再让她去地里干活。可不知怎的,二姨竟有些轻度抑郁,怀疑这怀疑那的。后来还不小心摔断了腿。虽然在二姨父的精心照料下,腿一点点好了,但抑郁症却越来越严重。母亲去看她,她就说有人要害她,坐着飞机来害她。那两年二姨父待二姨很好,把二姨照顾得白白胖胖的,可二姨还是在她六十六岁那年喝农药自杀了。
二姨死后,二姨父竟疯魔了一般,言行一点儿都不像年近七旬、老实木讷的农村老汉。他把二姨生前养的花,一盆盆的搬到二姨的坟前,然后一天天的坐在那里,哭着、絮叨着 ,像极了文艺作品中的痴情郎。
如果故事就此打住,这会是一个让人唏嘘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可时光流转,乡村以不再是以前的乡村了,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没过多久,有人上门给二姨父说媒了。
虽然二姨父年近七十,但他身体很好,家里新翻修的房屋,还有和二姨省吃俭用的积蓄,每月还有养老金,脾气也好。表弟一家早就搬到城里生活了,因为和父母的生活观念不一样,所以也很少回来。如果找个老伴,俩人一起生活,二姨父的条件还是不错的。
起初二姨父很抗拒,把说媒的人骂了出去。但后来可能是因为偌大的院子一个人住,太孤单、太寂寞吧,二姨父竟主动去找媒人了。
这个媒人其实是二姨父的妹妹,她把她守寡的妯娌嫂子介绍给了哥哥,这也算是亲上加亲吧。二姨父很满意,他妹妹的妯娌嫂子也愿意。本以为好事能成,可那家的儿子不愿意,亲事便告吹了。
我们邻村有个很大的红薯基地,每到收红薯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那年有个外地的女人过来打工,很能干。村里人就把她介绍给二姨父,二姨父也是乐意的,俩人就谈了起来。后来红薯收完了,女人也走了。因为她要打工挣钱,准备给儿子取媳妇。这个,二姨父给不了。
接连的感情受挫并没有让二姨父灰心。不善言辞的他竟活泛起来,主动追求心仪的人了。
二姨父看上的人是他家房后的一个本家嫂子。本家哥哥好几年前就去世了。这个嫂子又找了个老伴,过了两年,那个老伴儿也去世了,现在又搬回来住。说是嫂子,但年龄比二姨父还要小一岁,人很是干净利索,儿女都在城里生活。
二姨父没有磨叽,据说他是直接问的寡嫂:老尹,你现在也是一个人,还再找吗?要不咱俩搭伴过吧!可尹嫂拒绝了,她说:不找了,上一个和她的儿女闹得很不愉快,太麻烦了。
这一次许是二姨父动了真心,被拒绝后,他一下子消沉了,不再提找老伴的事儿了。
可事情偏偏又有了转机,尹嫂拖人透露口话给母亲,说是年岁大了,儿女不在身边,万一有个啥意外,也没人知道,所以还是想再找个伴儿。父亲便提议让二姨父拿上糖果瓜子,上尹嫂家去坐坐,聊聊天儿。这个主意被母亲狠批了一下:她儿女都不在家,一个老头子怎么能随便去呢?村里人会议论不说,就是反咬你一口,没个两万块钱都解决不了,人心难测啊!想谈,还是要有中间人牵线的。
后来不知道是谁牵的线,只是听母亲说此事终究没有成。原因是女方觉得二姨父太小气了。二姨父只想让女方去他家吃饭,他只出饭钱,女方的其他花销他都不管。而依照他以前和二姨一起过的日子,可想而知,吃的会是什么。现在,哪会有女人能像二姨那样跟他过日子呢!二姨父听到这话后也很气恼:难不成要我把八万块钱拿给你,就不小气啦!
母亲还说,二姨父现在非常后悔。他后悔那时没有带二姨好好看看她的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