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昨天就应该写的,是因为问道青城山的路途中,同行的好友为挑战和体验真正的爬山,拒绝了铺设的人行道,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青城山对面的山峰。
要到山顶了,时间也快19点了,为了天黑前能够下山,又原路折回,回到山脚,已经漆黑了。
昨日游玩微信运动记录有3万多步,相当于二十多公里,凌晨一点多钟才回到酒店,实在太累,冲了个澡就躺下了,实在没精力写了,所以今天继续。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这句话在成都随处可见,尤其是都江堰市。它出自于余秋雨先生之口,在创作《文化苦旅》的时候,亲自考察都江堰市和青城文化,感叹于千秋伟业的都江堰,造福了千万的成都人民,在青城山被要求希望留字的时候,它写下了这句话。如今,已成为成都对外的形象宣传。
余秋雨先生认为中国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以前学得有关于都江堰的历史,简单的以为就是一座水利工程,没什么看头。我是在看了先生的《文化苦旅》之后,先生所言超出了我的思考和历史感,产生了心底的敬意,遂有亲自实地一观的想法。
我非常高兴能够亲自去了都江堰,我为此而感到庆幸。我们骑车到了景区门口,本来打算从正门进入的,旁边有一座桥吸引了我们,它横贯水面,煞是宏伟,桥头题字南桥。
我们从桥上走过,河中水流湍急,清澈无物,源源流入都江堰市区。
因为这座桥,我们选择了非常正确的路线,桥的那头是灌县古城,小城不大,傍水依山,只是小城早已不古,全是购物之地。小城中间一条小径走到底,就是都江堰景区的另一个入口。
我们买了票,沿石梯而上,来到山顶的玉垒阁,就是在这里,突然让我感到非常震撼,站在这里,整个都江堰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可以清楚的看到都江堰的神奇之处。
左边是都江堰市区,右边是滚滚而下的岷江水。可以想象,千百年前没有都江堰的景象,岷江水在这里冲出大山,一泻平原,犹如狂怒的狮子,所到之处,皆为我的地盘,无情的伤害成都人民。
成都人民何其有幸,两千年前的一昭不起眼的任命:李冰为蜀郡。
都江堰是名副其实的,确确实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历经千百年风雨,至今依然巍巍而立,造福人类,是世界水利工程的千古典范。
李冰结合自然地形,把汹涌的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是自然河道,其作用是在雨季大量排泄洪水;内江是李冰率众修建,它把岷江水源源不断的送进成都平原进行灌溉,具有神奇的“四六分水”和“二八排沙”功能。
都江堰的修建非常科学,都江堰是不朽的,李冰是不朽的。
我为李冰的经纬之才,都江堰的传奇,以能够饮得一口岷江的水而荣,或许这是我所能表达我的情感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