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节,对于在帝都打拼的大部分人来说,也许清明节只是多了一个小长假,可以出去游玩,与朋友聚会,或者在家休息,早已没有了以往仪式般的扫墓祭祖活动。
虽然有句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但我记忆中的清明节都是春光明媚的。小时候很期待过清明节,因为经历过寒冷的冬天,清明节是开学后春暖花开时节的第一个假期,意味着爸妈会带着我们回到老家与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去祭祖踏青。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一次大家庭的春游,没有什么比大伙聚在一起去野外吃喝玩闹更快乐了。
清明节的早上,叔伯姑们陆续带着兄弟姐妹们到了爷爷家,大人们边聊天边准备着祭祖要用的东西,清明香,纸钱,鞭炮,还有除草用的锄头,爷爷总是不忘给我们小朋友带上爱吃的零食饮料,满满地堆在他的自行车后车筐里,然后一群人就出发去墓地了。一般只有奶奶和婶婶是不去的,因为要留人在家里为大家准备午饭。
墓地在村外的一片野地里,旁边有条小河,清明时节河边已满是绿绿的青草,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花,我们穿过一座桥来到墓地,然后大人们开始给墓地除草,上小学的我们试图认出碑上的文字,终究没能认出几个,因为都是繁体字,然后爷爷耐心的给我们讲每个碑文的意思,至今我依然没搞清那时扫过的几个墓分别是纪念哪位先人。
除完杂草,摆好祭品,点上香,大伯就开始召唤小朋友们:
"快来上香拜一拜,拜完就有吃的噢!"
年幼的弟弟妹妹们都涌上去,每人拿几柱香,学着大人的样子拜两下插在碑前,也有害羞不好意思拜的,最后爷爷也都给分了吃的。
青草地在阳光的照耀下绿的更加透彻,旁边开着叫不出名字的小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掩映在绿色的枝条下。
大家在草地上吃完喝完,打闹一番,会把触角伸向更远处的田野,逗一逗近处的牛羊,追一追在野花上飞舞的蝴蝶蜜蜂,大人们看看附近的田地里人家种的什么作物然后讨论一番长的好不好......这片田野总会让人感到放松又充满好奇。
对清明节的记忆似乎就永远定格在这个画面了,自从我高中离家比较远之后,清明节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但是家里的老人们和离家近的哥哥姐姐,仍然会在每年的清明节聚在一起,去给已去的亲人们扫墓。前年看到爸爸发过来清明节家庭聚会的小视频,家里依然是艳阳高照,叔伯姑们齐聚一堂,加上几个年幼的晚辈,仍然热闹,只是长辈们的面容苍老了,大部分兄弟姐妹们为了更好的生活,都来到了不同的城市打拼,很少能够聚在一起了。
想想再过一些年,能够清明回家扫墓的人只会越来越少,谁也阻挡不了城市化的进程,人们来到大城市生活,分散在天南地北,很难再沿袭那种传统大家庭的仪式感。就像<<人类简史 >>中提到的,随着工业化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已经由以传统大家庭为中心的生活方式逐步发展为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书的结尾探讨了到底什么样的生活会让人更快乐,是大家庭更紧密的连接让人更幸福?还是大城市便利设施带来的更好的物质生活?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只是一个刚开始研究的课题。
近30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一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只希望在变化之中,我们依然能保留那些美好的传统,不要让它们仅仅停留在这代人的记忆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