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深算地甘龙与年少气盛的太子赢驷
甘龙很清楚,在渭水大刑后,老世族已经不能成为变法势力的障碍,真正可以影响变法的只有贵族大臣,年幼的太子便是切入口。
秦国私斗成风,历年如此,国府官府都无从治理。卫鞅新法规定私斗罪,甘龙看到了机会,来个火上浇油。造成了更大规模的私斗,本来打算只要涉事氏族多了,新法迫于阻力便无法执行,就形同摆设了。不曾想到卫鞅干练审理,郿县械斗涉事七百多人重犯依法判决死刑。起初秦公担忧如此大刑会引发氏族生乱,刑法后新法靠肃杀威慑天下。甘龙虽被震慑,但是更清楚了卫鞅的为人操守,护法无私,又开始了蛰伏。
渭水河畔大刑之后,秋收之后卫鞅又颁布了新土地法。收回氏族多占田亩,废井田,开阡陌,将土地分划给解除奴籍的隶民耕作,拆迁聚村。对氏族大动干戈,却保留了太子封地。
甘龙:太子傅请老夫代讲尚书精义,老夫抱病之身,勉为其难。十天来,老夫已将尚书各篇分别讲完,今日总括纲领太子要留意其中要义也。
嬴驷:太师请讲,嬴驷不敢荒梳。
门外卫兵:站住!
白龙:郿县白龙求见太子,烦请将军禀报。
门外卫兵:太子正在书房听讲,白族长稍候。
白龙:老夫等候。
甘龙:尚书者,经典之冠,乃上古治国之大道也。
嬴驷:敢问太师,尚书既为治国之道,为何秦法变法不奉尚书?
公孙贾:太子慎言,君上明令,太子修学,暂不涉法。
嬴驷:为何如此?王道新政不好吗?新法有什么好,世族都不敢要封地了。
甘龙:太子谨记,世族乃邦国之根基,何者能固国本,何者便是正道。
嬴驷:嬴驷谨受教。
甘龙:好,老夫告辞了。
……
老世族和变法势力的第一次交锋,便是孟西白三位老世族的精心策划,导火索是分水问题,根源确实老秦人私斗成风,家家结仇。孟西白三位自己往枪口上撞,也从侧面验证看甘龙的老谋深算,而渭水大刑也算是给各个老世族提了个醒,更让甘龙确定的是,变法大势绝非一两个阴谋所能改变,需要从长计议才能与之周旋,既然老世族和变法新势力已成水火之势,那便要选好最准的时机,才能一次达成想要的效果,傻乎乎对着干,等于往枪口上撞。
甘龙非常善于在幕后找到新法的一点空隙,然后加以利用,用最简单的对策应对。往往越简单的对策越是有效,可以看看甘龙在得知变法后的行为,无不是最好的选择。虽然是老世族的立场,但在明面上和老世族撇清关系,保持象征性的中立立场。谋定而后动,法令必定不可能事事完善,肯定有一些漏洞可以加以利用,只要顺势而为,在存有漏洞的法令上稍作手脚,便可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