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是个节日在自己还是学生年代,是个很让人重视的日子。我们在节日来临,兴致勃勃地给喜爱的老师亲手准备礼物,想象着老师得到这个惊喜的开心场景。
印象里,第一次做糕点是做给广华老师夫妇。第一次做,也没有厨房称,没有模具(后来去借了古董级的模具),材料也是通衢街商店普通的面粉,条件简陋,迸着一颗对老师热忱的心,把做好的糕点给老师送去,大获好评和称赞,师生间最美妙的感情由此发酵!我们成了彼此的朋友,我更爱英语和政治,学习劲头更足,曾一度还发愿要像老师一样做一名英语老师(最终败在口语上的我懵懂选择了汉语),老师也更关注我的成长,初中毕业有十年了吧?我们都保持着联系,和碧蓉老师还讨论起育儿,讨论起备孕知识,哇⊙∀⊙!这是种绝妙的体验!突然想,自己爱上做糕点是不是从那时开始的?????
结果,我也成了要过教师节的人,今天步入校门,高三栋挂着“热烈庆祝第三十三个教师节”,除了对数字感慨“三十三”了,别无欣喜感觉。甚至勾起了自己第一个教师节的惨淡时光。
大学同学基本做了老师,那天都在刷学生的心意,琳琅满目的折纸,“情意浓浓”的卡片,手工的玫瑰花,本子,钢笔......甚至还有零食!刷着朋友圈感受那边传来的幸福,自己这边却黯淡无光,我们记得节日可又害怕节日,前辈说这教师节跟咱们无关,还不如早早洗洗睡呢!还好,第一年,体育班的孩子们给了安慰,昌哥送了一张海景的明信片,上面点缀着手作的蝴蝶,背后还有留言。说来他也大一了,我们也保持了联系,这次暑假临开学,还特意过来找自己。感动不已!
之后几年,这种身份的幸福感愈弱,看见脸熟的学生忍不住想跟她打招呼,却见她冷漠地与你擦肩而过......瘆得慌啊!监考提醒考生别睡觉,得来的也是一个抬起头不耐烦的表情,课堂苦口婆心,收效甚微。
只有在进了千字营的坑,把坑人精神带来学校,才慢慢转变这种情况。收获了威哥,余敏,翠玉,雁宇,黄静......等小伙伴
其实想想,在学校只要开心,刘额就是过着教师节了,这个节日俺也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