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别人在送书的时候,让我挑选一本书,我毫不犹豫的选了这本书,因为正是这本书让我找到了成熟的标杆和爱的定义,明白了爱是长期渐进的行动。
写在题前-平等的爱
爱的条件应当建立在双方平等之上,别人可以接受的行为,将自己的爱强加于别人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会给他人带来不一样的压力,其实一切的问题都在自己身上,这一点我自己尤其值得反思。
写在题前-心智成熟之路
看看自己的身边,那些成熟的人总是招人羡慕。他们乐观而靠谱,工作效率高,意见中肯;他们总是能控制住自己,拒绝不良嗜好、垃圾食品和拖延症;他们情绪稳定,不急不躁,喜怒不形于色;他们懂得爱人,更懂自爱,为人通达,堪称周围人的良师益友。
这本由著名心理治疗大师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所著的《少有人走的路》就向我们揭示了这条通往心智成熟的路——学会真正的自律与爱。
路漫漫而其修远兮,甚至你只能独自上路,要来吗?
自律和它的四个原则
自律——解决人生问题的最主要工具
人生苦难重重,因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实是人生痛苦的来源,所以有很多人会拖拉,会懒惰,但是问题依然存在,逃避只会让问题加倍。自律则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只有主动要求自己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痛苦才会变成我们学到的知识、经验,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克服一关又一关,走向成熟的彼岸。
自律四原则
1.推迟满足感
你吃蛋糕更喜欢奶油还是蛋糕胚?那你会先吃哪部分呢?麻烦的事是积极动手解决,还是先拖着再说?
这么说,你该明白了吧。只顾当下的安逸、快乐而不能对长远未来带来益处,甚至有害的行为,都不是推迟满足感的行为。为了一时贪财,抢劫伤人,是无法推迟满足感;孩子贪玩,只想尽快让他们停下,而没有耐心了解他们,只用吼叫或谩骂也不是。
▍那哪些行为属于推迟满足感呢?
为了减肥瘦身,忍住不吃眼前的巧克力蛋糕是。
为了弹奏出流畅的曲目,每天坚持花时间练习钢琴是。
为了与真正合适的人在一起,放弃暂时安定下来的想法也是。
▍亲子教育如何影响“推迟满足感”?
如果父母自己不自律,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在孩子面前酗酒抽烟、没有自制力,孩子也会这样。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至关重要,即使生活贫困,只要有爱存在,照样培养出懂得自律的孩子,如果孩子从小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长大后就容易陷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行为模式,先抓住一切能抓住的快乐再说。
要培养孩子自律,需要父母投入足够的时间、耐心和精力来关爱和照顾他们,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
2.承担责任
我们必须面对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过多地为自己包揽责任,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容易止步不前,这个极端就是患上神经官能症;一概地推卸责任,当然也无助于解决问题,极端就是患上人格失调症。
唯有直面问题,明确自己可以有所作为的职责范围,并付诸实践,才是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道路。解决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不管是和自己的关系还是对他人的关系,负责任,真诚的沟通。
3.忠于事实
我们生来对世界是无知的,生活经验就像我们自己后天动手绘制的一幅地图,为我们往后的人生导航。过期的人生地图,就会让我们抱着过去的经验和做事套路不放,以至于常常罔顾眼前的事实,并因此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比如换了新公司却还套用前公司的工作模式和人际互动方式,结果导致无法融入新环境,整天烦恼。
作者斯科特将移情定义为: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处事模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的行为——哪怕它们已不再适用。这就是过期“人生地图的诅咒”。之所以要突破移情,是为了能以“解决问题为先”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坚持损耗。
要做到忠于事实,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允许别人来检视我们的地图是否过期。但是当切实地为了对方好的情况下,可以允许白色谎言的存在。
4.保持平衡
你要以追求诚实为己任,在一些情况下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你既要学会延迟满足,同时又要尽可能过好当下的生活……
保持平衡,是对以上三个原则的备注,保持平衡,意味着建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记住,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适时放弃,是避免失衡根本法则。
爱--不断拓宽自我界限
1. 爱是什么?
爱,是自律的动力。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识。爱是一个动词,必须付诸行动。想爱、有感觉和口头的爱,都不等于去爱。
2. 坠入情网与自我界限
(1).坠入情网
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感觉自己与他人融为一体,又体会到了小时候无所不能的感觉,所以兴奋不已,但这只是自我界限的暂时崩溃。等到冷静下来,发现彼此的问题,才明白彼此的界限并没有融为一体,各自的自我界限又再次合拢。
(2).自我界限的拓宽
当我们走出舒适区,努力为一件事付出,自我界限就开始向外延伸,随着不断的努力,这种延伸状态逐渐稳定,自我界限发生了永久性的外扩,实现了我们的自我成长。
3.真爱的体验
真正的爱,是一种扩展自我的体验,所以它与自我界限密切相关。在爱的过程中,我们感觉自己的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希望对方能够成长。为了达成这种承诺,我们开始驱动自我付出努力,并因此做到自律。我们通过这样的自律,去付出、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我经验的增长和自我界限的拓宽。所以说,爱是自律的动力。
●精神贯注≠爱
不能给心灵带来滋养的精神贯注都不是爱,爱金钱、爱权力、爱宠物、爱园艺都被称为“爱”,如果在这些爱好中,增长了知识、获得了自我界限的拓宽,是爱;否则就不是爱。
●自我牺牲≠爱
给予者并未认清爱的真相,往往以“爱”作为幌子,只为满足自己的付出欲,不将对方的心智成熟当回事。
4. 爱的表现
●关注-努力倾听,帮助对方成长。
●不惧风险-不会因害怕失去就放弃去爱。
●独立-保持自己独立,也允许伴侣独立。
●充分投入-由承诺推动,持续或渐增的投入是爱的基石。
●勤于自省,平等交流
遇到矛盾与冲突,恰当地提出想法而非自大地随意批评。
●懂得自律
懂得约束爱的能量,不滥爱,不出轨,对伴侣和孩子有责任感。
信仰与恩典简述
盲目地认为宗教信仰有助于或有害于个人心智成熟与健康,都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生命中出现的恩典与奇迹常令科学哑然,但它们不是科学的对立面,毫无根据地妄做定夺才是。
在《圣经》中,我们读到,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经受蛇的蛊惑,违背上帝的规定,偷吃了智慧果,被逐出伊甸园。
刨去故事本身的繁复外壳,我们不难发现这件事的本质——是一桩偷懒。为了即时满足,亚当和夏娃选择性地忽视了问题和矛盾,偷懒不去正面解决问题,结果酿成大祸。而我们也可以在这故事中发现,他们敬畏上帝,恐惧直面问题的麻烦和痛苦,就是造成这次懒惰的深层原因。
从人类的祖先代代传承至今,我们仍旧如此——我们懒得立即去解决问题,懒惰仍是自律的最大阻碍。而这种懒惰的根本原因就是惧怕解决问题时,必须面对的种种挑战、痛苦和困难。
结 语
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生而带来,又无处不在的懒惰,则常常令我们难以招架,臣服于一时的安逸与享乐中,阻碍我们发展更成熟的心智。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只有常常提醒自己放弃当下的逸乐,推迟满足感,勇于承担起责任,主动投身问题的核心,厘清事实,及时解决问题。
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必要的事情、总得完成的事情……现在就着手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