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人生的刻度上,有多少个十年?屈指可数。在历史长河里,十年只是沧海一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那是时间对爱情的一分追忆。曹雪芹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坚持著书,才有了红楼梦后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那是时间对艺术的一份馈赠。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以十年为跨度,抒写了命运跟随时代的变迁,那是时间对社会的一种洗礼。我们曾经想校对时间,到最后才发现,在所有的批评中,最正确,最伟大,最天才的是时间。十年,既有世事浮沉,又有农夫悲欢;既有鸿篇巨制,又有青鞋布袜。正所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十年,铺就了我们今天的黄金时代。
中国的习俗文化,把个人主义,理性尊严压缩到很小的空间,东方价值观里更重视的是舍小我成全大我,虽然不乏一些人在大我的阴影里谋取个人私利,但是,总的方面,还是以社会的更美明天为主要的方向。所以说,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实用主义为导向,包括从物质到精神层面,包括个人道德伦理哲学,都是以实用为基调。
所以有些人在成全大我的路上实现了一生的价值,在朗读者里诸多八九十岁的行业巨头,他们那个成长背景就成了舍小我成就大我的典型,无怨无悔。自然也有个别能以自我实现为追求的能人,物质上的成就者大概是不多吧?在文学艺术上有所成就的,倒是更值得称赞。在变革之际,那么多弃医从文的,不都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不都是为了拯救社会,拯救世人才去投身大我成就的路吗?
海南改革院迟福林,1988年海南省建立,那个年代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激情。十万人才下海南。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的物质生活。但是幸福,还有一部分是精神层面的,这个固然可以由政府引导,也是需要社会舆论,需要文艺战线在最前面做思想建设,做宣传引导。直谏改革。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网文唐家三少,勤于笔耕,成功也不易,职业病还是有的,他还算幸运的。也算成功的把自己打造成网文界的一代扛把子,虽然水平也被很多诟病。人生嘛,他至少有了这么多付出和收获。
奥运珠峰火炬手西藏吉吉,当神圣和无数责任加之于身的时候,个人小我已经可以忽视了,甚至丈夫仁那也牺牲在登峰途中。一对比翼鸟,两位冒险家。生死与共。西藏登山队。家国记忆。
港珠澳大桥总工林鸣,艰苦卓绝,自主成功,不管这个大桥的实用价值如何,国家也确实投入了很大的成本完成这个工程,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这算不算新时代下的长城,虽然价值或者意义没有那么大,但是难度未必不比那个大。井底之蛙其实也是在于我们自己,投注在某些狭窄的关注时。我们未知的东西太多了,要时刻警惕傲慢之心,我们真的只看到巴掌大的那一片天,即使是在我们赖以为生的职业或者专业里,我们也未必能看到更大的天空!不要贸然评判,藐视别人,你又不是上帝,用的是什么资格去评价呢?十六厘米到二点几毫米的成绩,不止是技术,肯定有技术,更是拼搏。
饮冰十年,不凉热血。核物理学家院士陈佳洱,访学牛津大学卢瑟福实验室,用巨大科研成就为国争光。他们不是为了自己在国外科研,是作为国家代表,国家形象在努力,奋发图强。对社会有所贡献。科学具有伟大的美。
韩少功散文--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