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和李健相识于2010年7月10日,那天新人入职,作为十人中的他们,因为工作认识了彼此。
陈晨是一个毫无社会经验,从小到大,努力学习,顺风顺水,从农村来到大城市,考取公务员,可以说傻傻的,很简单、很幸福的姑娘。
相反,李健是一个思想深刻,生长在官场环境,骨子里有着对人的不信任,为人处世里有着圆润,但更多的是奇怪,思考问题不同于常人,既入世又避世,既洒脱又执着,自相矛盾的个体。
初入职场,最初的时候,陈晨是完全的不了解李健,也从未想过要去了解他。点头之交,偶尔同事之间聚聚,虽奇怪但脾气还可以的李健总会成为大家调侃的对象,仅此而已。
在陈晨的设想里,未来的另一半必然是高高的、壮壮的,像军人一般,步履轻快、自信阳光,无论如何,也绝不会是李健这般,瘦瘦、白净的男孩儿。
态度发生变化是在工作后的第二年,那年在一次重大的集体比赛中,李健帮了陈晨,重要的是,在那段压力极大、精神极度紧张的时间里,李健成为了陈晨的依赖。
每天,陈晨都会向李健抱怨,抱怨领导、抱怨工作…。李健是一个非常善于倾听的人,他伴她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同时,李健也是一个非常善于引导的人,他深刻的思想、过度的早熟,将陈晨引到了一条自我成长的道路上。
陈晨记得,那时候,他说的最多的是“专心自己”,直到今天,这句话都带给她莫大支撑。
就这样喜欢上了。最初的喜欢是朦胧的,从小到大,陈晨是一个很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她害怕信任一个人,她不相信爱情,因此,对李健,也是忽冷忽热、依赖疏离…
哭过,经常在夜里哭,宿舍关上灯,漆黑中,只剩下自己,蜷在被子里哭。
后来,听说另外一个好朋友也同样喜欢着李健,李健的表现仿佛也是喜欢她的,还没有表达出的爱,就这样被熄灭了。
后来的后来,李健和那个姑娘没有走到一起。
某天,当因为感情问题再次陷入困惑的陈晨,再次向李健求助时,他们又联系了起来。也就是从那时起,陈晨不再仅是求助,而是多了些许倾听,她进一步看到了这个曾经喜欢的男孩内心的隐忍,她心疼他,想陪他、伴他、理解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那段时间,陈晨写了许多文字,她很感激这段间隔的时光,正因为不联系,她成长了许多,同时也进一步看到了李健的好。但陈晨也不想在主动作为什么了,他无心,她也不想去强求,就这样,同事、朋友关系就好。
临近新年的时候,陈晨去厦门旅行,看到厦门大学里那句非常著名的“我爱你,再见”,哭的不成了样子。但心里反复告诫自己,一定要放下,一个巴掌拍不响,必须放下。
旅行归来,休假的第二天,同事告诉陈晨,李健工作突然发生了变动,那是超越所有人预期的,陈晨很是惊慌,她不知道李健怎样了,她第一时间拨出那个熟悉的号码,她担心他,想知道他的状态…
一场小小的波澜,令陈晨进一步看清了自己,她知道,放下好难。
然而,又能如何,她表现的那么明显,他却无动于衷。
来年的五月,某天从健身房出来的陈晨,看到手机未接来电里,李健打过电话,她很兴奋,急忙打过去,他的声音很低沉,一股疲惫的感觉,明天起他又要发生变化,去很远的地方工作了。
李健正在离健身房不远的KFC吃饭,陈晨急忙赶过去,看到他无助疲惫的样子,她好想握紧他的手,给他力量,可是她不能,她必须克制自己。
就这样,李健走了,也带走了陈晨的心。
那是一段难熬的日子,她想他、念他,怕再也见不到他。终于在端午节的前夕,她约他一起吃饭,一股脑儿的说出了所有。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李健拒绝了她,他做不到再去喜欢一个人,上次的恋情,令他怕了…
那天,陈晨一直在哭,但哭过之后,很快调整好状态,自尊、自信不允许她持续的放低自己,不可以就不可以吧,以后大家还是朋友…
然而,放下哪有那么容易,随后的一周里,陈晨每天都在写作,她怪自己太清高,怪自己在他面前表现的过于坚强,她不要他独自一个人,她想陪他伴他理解他…
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陈晨把五天中写下的所有文字,通过图片都发给了李健,把自己的心掏了出来,把自己放到了尘埃里…
李健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而是选择了沉默。
随后,他们见过两三次面,像过去一样,不提感情,普通同事一般,聊聊天、吃吃饭。
......
一晃就是两年,两年中陈晨一直在努力的成长和进步中,运动、读书,越来越遇见更好的自己。然而,某些时候,脆弱了、思念了,实在承受不住内心的煎熬了,她会发出长长的几条短信,等待等待...,话过了头,等来的依旧是沉默。
每年,她最盼望的就是李健的生日,因为那样她就多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去联系他,每次都是“祝你生日快乐”、“谢谢”,然后就又是持续一段时间的沉默。
两年中,陈晨多次想到过要放下,每次和好朋友说时,也是:我放下了。可是,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他的沉默,就意味着,他还没有准备好,他还没有放下过去,她依旧舍不得,想陪他等他。
两年中,陈晨成长了好多,尽管再也没有见过李健,但仿佛离他越来越近一般,她一直在努力,希望某天,当李健准备好了,可以有资格站在他身边,和他一起携手同行。
后来,通过努力,陈晨来到了李健的地盘,尽管空间上离的近了,但他们依旧。又是一年,一年中除了偶尔在餐厅里见到李健,和过去一样,他们没有任何交集。
但陈晨的心却是波荡起伏的,过去不见还好,通过每天的努力来积淀自己,想他了抬头看看天空、写写文字,就很感激,因为知道有那样一个人值得自己的等待,在另一个时空里和自己一起努力。
此刻,明明离的那么近,却依旧不得见,心里有了希望,就会伴随失望而来,渴望吃饭的时候能够碰到他,渴望工作的时候能够有交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就这样过了一年,陈晨终于承受不住如此患得患失的自己,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编辑了一条长了又长的短信,告诉了李健她所有的想法,几年中自己的成长以及她看不到希望...
又是沉默,初一、初二、初三...,一直到初七上班,接着正月过去了,农历二月...,大概几个月之后,所有的文字石沉大海。
两三个月后的某一天,李健突然出现在陈晨面前,陈晨不知道该如何去对待这样一个人,她机械的笑着,却又恨不起来,但她知道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再也不可能。
走到后边,陈晨说:其实,他同意不同意,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想要一个答案,哪怕一个字,是或否,不问理由,都可以转身,可是他竟用沉默一直搪塞…
“我能够理解他,他放不下过去,不敢去信任,但又很明白我是能够理解他的人,因此拿不起放不下,像个孩子般用沉默做了挡箭牌,以为捂上耳朵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即使发生了也不是他主观的错误...”
“然而,我也是有着独立需求、完整的个体,伴着我的成长,我不仅越来越理解他,而且越来越看清他,他陷在里边,不肯出来、不肯努力,任我如何去等待,也是等不到的,因为我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此刻的陈晨已经远走他方,他们离得更加遥远了,但那个答案一直悬在那里,没有出来,它就像一根刺一般,偶尔、时不时的扎扎陈晨,成为了她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结...
等你给我回应,哪怕一个字,是许多成长中的男女可能会遇到的感情问题,陈晨不能够左右李健,李健也不能够战胜自己,这个答案尽管已经没有了意义,但它是一道疤、一根刺,在时间中可能会越来越小,最后不见了,也可能伴随一生,虽不再重要却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