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平原地区长大的我,对大海,总有一种向往。真正面朝大海,是在参加工作后,海风拂面,海浪相拥,每一次对大海的记忆都印刻在脑海里,成为美好。
今年的520,是我第一次赶海的日子。看过一些赶海的视频,研究过各种赶海的攻略,甚至提前半个月就买好了装备,等着大潮的那一天快快到来,我甚至比孩子们还要兴奋,头天晚上只睡了四个多小时,早上六点多钟,就行进在去天津东疆的路上了。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赶海。那两天恰好一天大潮,一天巨潮。
大概十点钟抵达了第一站——东疆沙滩公园,这是一个收费的人工沙滩,我们是第二次去,比原来干净了一些,但和南部沿海还是没法比的。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因为不是假期,人也并不多。
那天的风挺大,但不冷,吹得头发凌乱,孩子们都穿着背带涉水裤,我们也每人一个过膝的水靴,径直往海边走去。
潮水已经慢慢往回涨了,按照网上说的攻略,我们先找小孔,一铲子下去,果然沙子里带出几个蛤蜊,但都是小的,再挖,又是几个,我妈说,这些不是吧,这么多,应该都是死的。我将信将疑,看到别人挖出来的也是如此,才打消了疑虑,这也太多了!
我们开始放弃小蛤蜊,只要挑大一些的放进桶里,孩子们穿着涉水裤追逐着浪花,时隔三年多,再一次见到大海,那种兴奋劲溢于言表。赶海不只有蛤蜊,还有小螃蟹,寄居蟹,海螺……这是我们后面一一遇到的,只是不可多得,孩子们的主要精力也转移到了这些难得的小海货上面。我和妈则在大大的沙滩上挖呀挖呀挖。第一天一个小时,收获了满满一大桶蛤蜊。
潮涨上来了,支起帐篷,玩沙子。正在悠闲自得之时,隔壁帐篷里“砰”的一声响,我们纷纷投去惊悚的目光,以为是什么东西爆炸了,结果,帐篷里一位大哥抱歉得向大家解释,他在用大米做爆米花,随后给周围的帐篷分了分,虚惊一场。
午饭简单的吃了自带的熟食和零食,下午两点多钟,我们离开了海滩,去酒店办理了入住,休息。
晚上去参观国家海洋博物馆,免费,需提前预约门票,天津港作为重要的港口,集装箱很是壮观,在去海博馆的路上,两侧的集装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海洋博物馆值得去参观一次,除了内容丰富,展品众多之外,白天还可以透过玻璃窗看到外面的大海,很有感觉。九点闭馆,我们参观到九点,还有几个展厅没去,留待下次。
第二天是巨潮,早饭后七点多钟,便出发去另一个赶海地---东疆亲海公园。这是东疆最知名的赶海地,八点钟的观澜路,导航上显示已是深红色,道路两侧根本找不到停车位,天下果然没有免费的午餐。我带着老人孩子先在入口下车,孩子爸爸去找车位。亲海公园里已经有很多人了,大都是亲子出行。
我们跟着潮水一点点的往前挪动,蛤蜊特别多,越往里走,蛤蜊越大,我妈专心地挖着蛤蜊,孩子们则在找会游动的海货,海虾,还有一个类似八爪鱼一样的东西,抓住了,但它的吸力太大了,没捞上来。捉到了几个小螃蟹和虾,后来都放了。这次赶海一大一小两个桶全部装满了。
十一点多,涨潮了,我们带着战利品去一个渔村吃渔家院。渔村叫北塘古镇,一色的青砖瓦房仿古建筑群,比较大的两家就是东方红和老渔家,我们去的前者,口味还不错,饭后便返程回家了。
这是我和家人的第一次赶海,收获的不只是蛤蜊,还有很多很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