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分农村中学先行进入县城就读的几点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热爱着家乡的教育事业,时刻关注着家乡教育事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家乡教育近几年不论是高考上线人数还是基础建设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着实让我欣喜。但我面对当前存在的诸如师资、学生、教师积极性调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忧心忡忡。教育表面繁荣,其实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教育的城乡不均衡化与人民日益高涨的高质量教育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部分学校师资极度短缺,代课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2.大班额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农村是中心学校挤不进,偏远小学没人去,师资和教学设施占用与缺乏问题并存。
3.职称工资下教师教学积极性无法调动,年轻教师狠命抓成绩,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老教师工作任我行校长无计可施。
4.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多劳多得不能充分体现,干少干多一个样。大部分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在学校中管理中地位尴尬,没有获得应有的价值体现。
5.校长职级制造成的新的不公平。配套措施不完善,打击了学校其他领导干部的积极性。
6.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充优化。占用与缺乏、浪费并存。就像安卓手机越用越慢。
7.素质教育未能真正落实。师资缺乏,社团活动流于形式,特长生大多由社会机构代办。社团活动成了迎检式表演活动。
8.义务教育应试愈演愈烈。师资缺乏、职称工质、资源占用导致评价手段单一,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9学前教育疲于应付。资源得不到优化,政府投入不足,学前教育无法稳步推进,大部分幼儿园师资没有得到正规培训,大部分园没有正规的课程,小学化教育明显。
三:解决策略
让部分乡镇学生数在1000人以下的初中学校先行进入县城就读。
1、我县现有青峰山实验学校、清河实验学校、龙山中学三个学校均设有初中部,且教室存量较大,均教学设施先进。可以有效解决大班额问题。
2、师资可同步进城,而且可以在原学校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3、带动学校周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楼市建销两旺,亦可学习肥城经验利用社会资金建造高标准学校,与学区房开发。
4、师资充沛,校园封闭,集中使用校车接送。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素质的提高。学校各种课程以及活动的开展均可正常化、规范化。办学效益必将明显提升。
5、全县形成几所高质量龙头学校竞争的局面,必将极大的激发办学、教研、特色水平的极大提高。
尤其解决了:
1、乡镇农村中学经过近几年升级改造,办学条件较好。学生进入县城就读以后可直接改为乡镇中心小学。撤并其他学校。原中心小学改为镇中心幼儿园,原村级完全小学改成幼儿园。学校中低年级可实行校车接送,高年级住宿就读。
2、彻底解决了小学、幼儿园校舍不足,办学条件不标准的问题。
3、全镇小学师资进行优化,合理搭配。解决了师资缺乏及占用、浪费等问题。可以保证课程、课时开设、及幼儿园正规师资的使用,一举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4、减少了领导干部数量。全镇校长数量明显减少。职级制工资大量节省,可利用来实行绩效考核,学校中层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5、有利于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教育资源得到高效整合,学校管理正规化、标准化,高质量化发展。
6、学前教育有了良好的校舍、丰富的师资,办学水平必将快速提升。
以***镇为例:
1、现有学生896名,全部进青峰山就读。中学改为中心小学。
2、全镇7所小学合到中心小学,大约1400余人。
3、全镇共计237名教师。中学105人,小学132名教师。师资经过优化组合,完全满足课程、课时开设需要。
4、大批教师进城又可节省大量乡村补助资金:按100人,人均500元计:100*500*12=60万元。现有校长职级改革5名校长:5*2000*12=12万。学校绩效考核有了资金来源。
5、乡镇教办改革水到渠成。
四:综述
1、关于部分乡镇中学先行进入县城的提议,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可先有一两个乡镇做试点然后推开。
2、合理安排干部使用问题是必须面临的难题。
3、初中进县城是大势所趋,早行动,早开花,早结果。这是一件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向更高、更好要质量的必然途径,也是突破我县现有师资、教育发展不均衡瓶颈的重要方法。
4、这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事成不必在我,但久久必然功成。
5.这是我县教育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必然途径。
五:可行性
1.不占用财政资金,实现资金的合理流动及优化。好钱用在刀刃上。
2.不占用教师编制,实现镇域内教师合理配置和优化。
3.精简机构与人员,激发中层干事创业积极性。
4.物质基础已经具备,发挥硬件的最大效益。
5、政策可控。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战略上立足长远,在战术上实现教育硬件、软件新旧动能的尽快转换,实现供给侧结构调整与改革,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实现东平教育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