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葛学派:
古希腊的四大哲学学派之一,也是古希腊流行时间最长的哲学学派之一。(注:古希腊另外三个著名学派是柏拉图的学院派,亚里斯多德的逍遥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巴内斯、塞内卡、爱比克泰德、马可·奥勒留(帝王哲学家,罗马帝国皇帝、著有《沉思录》,是学派晚期最著名的代表)、克里斯普等。
斯多葛派认为世界理性决定事物的发展变化。所谓"世界理性",就是神性,它是世界的主宰,个人只不过是神的整体中的一分子。所以,斯多葛学派是唯心主义的。
在社会生活中,斯多葛派强调顺从天命,要安于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要恬淡寡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他们自称是世界主义者,打破了希腊人和野蛮人之间的传统界限,宣扬人类是一个整体,只应有一个国家,一种公民,即宇宙公民。而这个国家也应由智慧的君主来统治。这种理论是为马其顿统治希腊服务的。在国家观方面,斯多葛派认为,国家不是人们的意志达成协议的结果,而是自然的创造物。
斯多葛派把宇宙看作是美好的,有秩序的,完善的整体,由原始的神圣的火种演变而来,并趋向一个目的。人则是宇宙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一个小火花。因此,人应该协调自身,与宇宙的大方向相协调,最终实现这个大目的。
斯多葛学派认为宇宙理性或灵魂存在,它是无处不在的理性的火,它遍布于整个世界,有如人类灵魂在肉体内到处存在一样(泛神论)。它是理性,有智慧、有目的而且善,因为天地万物是一个宇宙,是一个美好、有秩序和完善的整体(目的论论点)。它是一切生命和运动的泉源,是上帝。它是天地万物的灵魂或逻各斯,其中含有一切胚种和种子,潜存着整个有秩序的宇宙。
斯多葛学派的上帝又进而分作两个部分,一部分作为世界的形式而存在,另一部分则保持其原始的形状位于世界的最外层,并从那里扩展到全世界。
伊壁鸠鲁的学说广泛传播于希腊—罗马世界。罗马时,伊壁鸠鲁学派的著名代表有菲拉德谟和卢克莱修。卢克莱修写的哲学长诗《物性论》 ,系统地宣传和保存了伊壁鸠鲁的学说。
伊壁鸠鲁派认为并宣扬人死魂灭,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提倡寻求快乐和幸福。但他们所主张的快乐绝非肉欲物质享受之乐,而是排除情感困扰后的心灵宁静之乐。伊壁鸠鲁派生活简朴而又节制,目的就是要抵制奢侈生活对一个人身心的侵袭。
伊壁鸠鲁派:
伊壁鸠鲁的学说广泛传播于希腊—罗马世界。罗马时,伊壁鸠鲁学派的著名代表有菲拉德谟和卢克莱修。卢克莱修写的哲学长诗《物性论》,系统地宣传和保存了伊壁鸠鲁的学说 。
伊壁鸠鲁派认为并宣扬人死魂灭,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提倡寻求快乐和幸福。但他们所主张的快乐绝非肉欲物质享受之乐,而是排除情感困扰后的心灵宁静之乐。伊壁鸠鲁派生活简朴而又节制,目的就是要抵制奢侈生活对一个人身心的侵袭。
伊壁鸠鲁所谓的准则学相当于眼下所说的认识论——“准则”即“真理”。
伊壁鸠鲁认为这样的标准有三条:感觉、前定观念和感情。伊壁鸠鲁克服了早期原子论者对感觉的不信任态度,他肯定地说:“所有可感的东西都是真实的,每一个印象都是某些存在的东西的产物,并与那些作用于感觉的事物相似”。
当时有三种关于感觉的观点:第一种是怀疑派的观点,认为所有的感觉都是不真实的;第二种是逍遥派的观点,认为感觉的内容真假参半;第三种是伊壁鸠鲁所持的观点,认为所有的感觉都是真实的。
伊壁鸠鲁依原子论的学说得出了一些唯物主义的结论。
一般意义上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坚持认为存在的一切或是有形的,或是有形体的属性,否认无形的东西的独立存在。在近代唯物主义诞生之前,伊壁鸠鲁是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他不但肯定只有原子和虚空存在,其余的一切只是原子和虚空的结果或变形,而且否定超自然的无形东西的存在和作用,这些东西包括神、灵魂和命运。
伊壁鸠鲁承认神的存在,并说关于神的知识是自明的,但是,他又说,神并不像人们所相信的那样主宰着世界,神只是至福的和不朽的生物,居住在世界之外,从不干预世界和人间的事务,因为管理世界所引起的烦恼不适合神的至福本性和幸福生活。”他对“灵魂”作出了符合原于论的解释。他认为灵魂是热、气、风和一种非常精细的原子构成的无名的东西的混合物;灵魂的一部分存在胸中,一部分散布全身。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但这种功能是身体赋予的,身体为感觉活动提供场所。感觉是灵魂和身体的共同活动。两者的同步、对应和配合产生出感觉。我们既不能说眼睛在看,也不能说灵魂通过眼睛在看,应该说眼睛和灵魂一起在看。身体死亡之后灵魂不再具有感觉的功能,因此,灵魂随着身体的死亡而朽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