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以来,我对他的表现基本满意:从他的作业上能看出来听课效率不错,学习能力也可以。但是每天辅导作业时还是会出现不和谐场面,而且几乎每次都是我发起的:批评他不抓紧时间、写字不够端正、不够细心等等。对于我的指责,孩子的反抗是默默展示一脸不高兴的表情。过不了几分钟连这不高兴他也忘了。等他入睡了,看着那可爱的小脸,我就开始后悔刚才对他态度不够好,责备自己对孩子要求太高,毕竟他才正式上学三个月而已。从一个顽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不会在一夜之间完成。客观地说,他已经做的不错了。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为什么忍不住要生气呢?为什么不能平静地指出他的不足呢?如果我平静地指出他的错误他会改正吗?也许我在用我的生气威慑他改正错误?我是在担心如果我不生气他就不会改正吗?也许是这样。
没有人喜欢被指责、被威慑,孩子应该也希望他的妈妈能温柔地教导他。也许我可以这样和孩子说:我看见这个字的xx笔画写歪了,这样写很难看,你可以把它写正吗?这样说才是就事论事吧。学写字的孩子没把字写好是正常的,那他就不应该受到指责。而这样的指责如果太多,一旦孩子形成习惯,他就会认为只有受到严厉批评时才需要改正错误,到那时心平气和的教导可能就真的没用了。如果一个妈妈只能用批评的办法让孩子成长,长久下来不仅影响亲子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注意调整情绪,把孩子当做一个同事或者朋友,我生气了,但是不要立刻生气地表达,可以平静地告诉孩子:你这样写字,我看了觉得很难受,如果你那样写,就会是漂亮的字了。其实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尊重的问题,之所以随意表达生气,还是对孩子不够尊重。我不是不能控制情绪,而是面对孩子,肆意指责的那一刻,我没想要去控制情绪。因为我不担心会因此失去孩子的爱。但是,真的不会吗?我相信每一次伤害都会留下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