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觉得生活那么苦不堪言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印象很深刻。大概意思是说现在的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被迫工作,苦不堪言。
文章中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一位大城市的女孩子,家里经济条件非常一般。但父母为了培养她的兴趣爱好,借钱买了一万元的钢琴。求学过程也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而倍感艰辛,父母举债才让她完成大学学业。大学毕业后,女孩找了一份上门教孩子钢琴的家教工作。寒来暑往,女孩子总是无奈地、被迫地、急匆匆地赶往家教的路上。
文章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个八线城市的男孩,终于通过高考考到北京一所高校。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每个月的工资,除了交房租、吃饭、和朋友聚餐之后,所剩无几。突然发觉,干着辛苦的工作,拿着这份薪水,要在北京买房子,简直是不可能的,实在太辛苦了。
看完我内心非常纳闷,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现在的人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痛苦?
生活中所谓的酸甜苦辣咸,只不过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而已。同样的工作,照样可以干出一份成就感和满足感的。
就拿上门教孩子钢琴的那位女孩子来说。拥有一对这么爱自己的父母,本身就是幸福。她能够用自己的特长来帮助培养孩子学钢琴的兴趣,同时自己又能赚取一份劳动报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工作无所谓好坏,凭自己本事吃饭,就是水平和能力的实证。父母当初举全家之力培养的才能,让自己学有所长,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成为自己生存的本领。
年轻,就是资本。年轻,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努力、去奋斗。
如果女孩子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多多用在如何培养孩子学钢琴的兴趣,如何提高孩子弹钢琴的技能上,让自己辅导的孩子钢琴都学得非常棒。让孩子喜欢学钢琴,让孩子喜欢这样的一位钢琴老师,那她的钢琴教育潜力该有多大啊!前途一片光明。
再说那位在北京奋斗的男孩子。能在北京读大学,能在北京工作,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他已经很优秀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他这样的能力和机遇。
刚毕业在北京工作,有工作和生活压力,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年轻,那么敏感,经常会感到困惑和迷茫,这是刚毕业年轻人的特质。给自己做好人生规划,找准人生目标,分阶段实现自己的目标。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从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刚毕业,就靠自己工作的薪水,在北京买房,实现的可能性比较小。通过自己的规划、自己的努力,赚钱买房,是可以实现的理想。
再渺小的工作,都可以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为什么会感到如此痛苦和难受呢?其实,难受不如享受。换一种心态去工作、去学习,不是更好吗?
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有新鲜事情发生。每天都能成长,这是一件值得期盼的事情。只有当今天的自己远远超过昨天的自己,明天的自己远远超过今天的自己。一年365天,一年一个样,三年就会大变样。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关注在提升手头的工作上,把小事做到极致。每天想到的是如何改进自己,如何提高自己,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这样的超脱,使他拥有俯瞰人生的视野。他热爱工作,认为工作是最好的修行,并且身体力行。他说工作是万病的良药,只要认真工作,就能够治愈各种各样的病痛。
有时候烦恼太多,是因为太闲,太无聊造成的。
绝对不要抱怨,认真去做。极度认真地工作,能够扭转一个人的人生。在最绝望、最无助的时候,一个人应该认真地投入工作。工作,不仅仅是赚钱。
拿出“自然型”的精神,去享受工作,去追求工作100%的完美。一切痛苦和烦恼,立马烟消云散。
学会做一个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