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苗族、维吾尔族,他们的民族服装都被列为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大山深处还是溪头江边,无论在乡野林间还是无垠草原,这些民族服饰铭载着一个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
点评:
民族服饰,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
——有待,人人可编辑的非遗百科全书
56个民族,56朵花。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历史背景,而这些体现在服饰上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景。
壮族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人多势众,在穿衣方面也独有自己的风格。
勤劳的壮族人民对纺织和印染工艺的掌握十分熟练,朴实无华、清丽简约,这也是壮族服饰与众不同的特点。
壮族男装多为上衣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还要缠绑腿,扎头巾。
妇女们的服饰则端庄得体,朴素大方。穿着的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稍微观察就会发现,壮族人民服装颜色并不复杂,多穿黑青、蓝靛等深色系,其实这跟他们自古以来的信仰有关。
壮族先民崇拜青蛇、乌鸦、青蛙,并以它们为形象塑造了许多图腾样式。由于这些皆为黑青色,人们在崇拜它们的同时也采用了它们的色彩,运用到服饰当中,企望免灾辟邪。
苗族
苗族服饰极尽华丽,挑染织绣的工艺运用、浓墨重彩的颜色碰撞,都让苗族服饰充满了勃勃生机。
若要细细分类,根据区域差异性,苗服可以有200多种。流行于黔东南的苗服最具代表性。
男子上装一般为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以及左衽长衫三类,下装为裤脚宽盈尺许的大脚长裤。都是为了方便上山下地劳作而设计。
女装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款式。上装为缀满银片、银泡、银花的右衽上衣,外罩缎质绣花或挑花围裙。
图腾多是苗族人奉为创世主的“蝴蝶妈妈”、大山中的水牛、飞鸟等动物。
如果遇上节日庆典或婚嫁典礼,服装则更为繁复多变。缠绕勾勒、雕花织锦,苗绣这套技艺是姑娘们必须掌握的。
在古时候,苗族姑娘自懂事起就要开始为自己缝制嫁衣,一针一线满是少女的期待,不把看家本领拿出来誓不罢休。
在这美丽纷繁的苗族服饰中,苗银其实占了很重的地位。苗族人深信银饰可以辟邪秽、驱鬼神、保平安、送光明。
于是他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饰品:银冠、 银珈、披肩、 项链、髻簪、 耳环、 手镯、 戒指……戴在身上的银饰越多,表明地位越高。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服装一般都比较宽松。男装朴素简单,主要有长外衣、长袍、短袄、腰巾等。而且多为黑、白、蓝、灰等低调的颜色。
维吾尔族的男子负责挣钱养家,女子就真的是负责貌美如花。妇女们爱穿裙装,最喜欢鲜艳的颜色:大红大绿、金黄软粉。更偏爱本民族独创的“艾得来丝绸”缝制连衣裙。
艾得来丝绸如彩云飘飞,色泽明丽,透出创造者内含灵性的天赋。维吾尔人誉称它“玉波甫能卡那提古丽”,也就是给人们带来春天气息的意思。
与其他民族的图腾元素不同,维吾尔族喜欢养花种花,而且也将各种花卉图案绣在了服装上。衣服领口、胸前、袖口、肩、裤脚等都绣有维吾尔族女子们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提到维吾尔族服饰,那就不得不提小花帽。
花枝叶交错的“奇曼花帽”、熠熠闪耀的“再尔花帽”、男女皆宜的“巴旦姆花帽”等等这些无不为维吾尔族的服饰锦上添花。
民族服饰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信仰、生活和习俗,从最初的御寒渐渐融入了美感,又何尝不是一项非遗呢?纵然时代变迁,星移斗转,也总有一些要入梦、一些随风,一些长留在心中。
——有待,人人可编辑的非遗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