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养才死,勤奋养运气,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1、读书虽然不能立马帮你解决问题,但能够增长你的见识,让你的谈吐更有节;它们无法让你变得更漂亮,但能够给你增加一抹书卷气,令你的气质更出众。
曾国藩则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曾国藩说读书与看书之不同:“看者攻城拓地,读者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事,不可阙,亦不可混。”
实际是说看书是在扩大知识面,是泛读的范畴;读书是巩固、消化吸收已有的知识,是精读的范畴。
2、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整个《周易》都在强调“感应”。
《李嘉诚自传》中有一句话:如果你只是站着不动,自然不会伤到脚趾,你走得越快,伤到脚趾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同样,你能达到某个机会的可能性越大。
最重要的是早上的事下午必须有决定或答复。假如下午发生的事非常复杂,则必须24小时内答复,我的手表总拨快10分钟以便准时出席下一个约会。将手表调快10分钟是李嘉诚多年以来养成的一种习惯。
3、层次越高的人,越是懂得宽厚,也就越大气。
层次低的人,境界狭小,不知宽厚为何物,整日数米计薪,患得患失。
人与人之间贵在和谐,如果谴责别人的小过失,揭发别人的隐私,念念不忘别人的旧恶,将使我们的心受到挟制,心眼狭小,更造成自己与别人相处时的潜藏危机,为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
别人有恩于我,我终生不忘;别人有怨于我,我及时丢掉。
看到别人的好处,就称赞不已;听到别人的缺点,就守口如瓶。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宽怀大度,忍辱不辩,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有一个大气而又逍遥自在的人生。
4、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老子 · 第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人要真正立志做一件事,就要淡泊,恬淡,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该在追求感官的享乐中消磨志气。
昨日又问了先生报战队的事,可是他仍旧没有答应。我做了太多没考虑他想法的事,这件事,我虽然想瞒着他把钱交了,最终还是没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