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面试过很多刚毕业的22岁左右的年轻人,发现了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一次校招,我为此专门做了简单的统计。
那次我一共面试了12个人,我必问的一个问题:你希望4年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之所以问4年,是因为公司的合同是4年续签一次)
有3个人没有具体的规划,或者没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另外9个人的回答,都和他面试的职位相关:如果是面试软件开发的,他会回答计划在4年内成为技术大牛、架构师甚至产品经理;面试产品运营的,他会回答计划在4年内成为打通端到端的运营大咖,甚至运营总监。即使他不爱这个职位,他也会这么回答,这是求职者的普遍小心机。
我再问第二个问题:如果不考虑应聘职位的因素,你希望4年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是想让他们放下客套,认真地从自身的角度考虑。
9个人的回答比较零散,除去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这种普世愿望之外,我把剩下的回答整理了一下,发现无非以下几个:
9个人都希望自己事业有所成绩;
7个人希望自己高薪,不为生活所困;
4个人希望有空闲时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有1个人明确表示4年后开始创业,现在是想来大公司锻炼自己。
我的第三个问题:这4年里,你要做什么,才能让你实现这个目标?
我让面试者思考三分钟,三分钟之后,9个人的答案出奇的一致:
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不断学习,努力工作。
交际、学习、工作,不管你在25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方法几乎一致。
我相信所有受过教育、渴望成功的人都有这样的觉悟。
遗憾的是,那些为了考试通过而不得不学习的人,会变成为了挣钱而不得不工作的人;对学习一门新技能三分钟热度的人,会变成对工作很快丧失热情然后敷衍度日的人;那些在学习时很平庸的人,多半在工作之后也很平庸。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有个思维定式:毕业了,就应该早点工作挣钱,为了早日衣食无忧,应该尽可能去一个大公司。因为大公司正规、起薪高、有保障。
可是公司越大,分工越细。你曾经信誓旦旦想要成为成功人士,可事实上你却融入到庞大的公司机器中,成为一颗螺丝钉。
几年之后,你的收入增加了,你会谈婚论嫁,你会付一套房的首付,然后背着希望和贷款,继续当那颗螺丝钉,夜以继日。
工作成功的改造了你,让你的目标,从“事业有成”,变成了“保住这份工资”。
甚至你在5年之后问他同样的问题,会得到同样的答案: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不断学习,努力工作。
所以,20岁要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不断学习,努力工作。
但是,怎么扩大交际圈?怎么学习?怎么工作?
我是一个工作10年的老鸟了,从我走过的路和碰过的壁里,我反思了几条经验:
1. 扩大交际圈:使用资源,并成为资源
除非你要成为科学家或者艺术家这种几乎不需要交际的人,否则你的交际圈非常重要,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他的上限,朋友决定了他的下限。
20岁左右的人,你有一大堆同学,他们可能是你这辈子最后一拨数量大感情深的朋友,一定要珍惜,因为很难找到这么一堆交心的人了。在你工作之后,你会发现人都是资源,那些在体制内、公司里、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的人,无一不是张口闭口兄弟朋友遍地,他需要你帮忙时找你,你需要他帮忙时找他。说难听一点,互相利用而已,但事实如此。
你没有朋友可以找,说明你遇到困难找不到帮手。没有朋友来找你,说明了你没有可用之处。这两件都是可怕的事情。
而好的方法,是找那些比你更优秀的人交朋友,远离不务正业、负能量强的人。
2.学习:建立自己的案例库
很多人一直没有搞懂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就是获得各种信息和经验,扩充自己的案例库,在面对问题时有经验可以借鉴,少走弯路。比如面对代码bug时知道怎么改,面对美景佳人时知道怎么撩,面对人生选择时知道往哪里走。
以此为目的,建立案例库的方法很多,不仅仅是读书,还可以是旅游,或者涉世。古人云世事洞明,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他能为多大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谈吐、风度、阅历,只是建立案例库的过程中,附带的福利罢了。
3.工作:让工作为你服务
工作决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当你换一个思路,先慎重决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再把工作岗位当成是训练营,它们的目的就是训练你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你的思维会豁然开朗。
比如你想成为某公司的运营总监,那么你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推销能力、渠道建设能力、管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行业大局观,甚至是文案鉴赏能力。那么锻炼这些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找这些工作岗位。去当销售人员、数据分析师、渠道商、基层主管等等。
在你不够强大时,工作挑选你,你为工作服务;在你足够强大时,你挑选工作,工作为你服务。
对20岁的人来说,人生的路还很长,父母不用你照顾,也没有经济负担和家庭负担,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塑造自己。你有几年的时间可以折腾,即使几年后还是身无分文,但是你为了塑造自己而积累的经验,可以帮助你后来居上。
前途未知无所谓,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也不要紧,先问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