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在《异乡记》里说过一句话:中国人的旅行永远属于野餐性质,一路吃过去。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不但不过时,简直是为今时今日旅行性质最好的注解。
我极少旅行,一是天性喜静不喜动,二是费资费力,却未必得到想要的放松效果。尝闻人旅行归来说:累,太累了。我自己也旅行过几次,不但累且日常生活节奏也有细微改变。这与我期望不符,故而极少旅行。
我印象较深的一次旅行是某年暑假,大概四五年前吧。背着帐篷去爬三清山,准备露营看日出。那是我第一次远足与露营,心情忐忑和兴奋相杂。为了这次旅行我背了一书包的水和面包,一路攀爬从起初的兴奋逐渐被双肩的酸软取代,但山上的清风不时拂过还是把对山川幽壑美的向往牢牢刻在向上攀爬的每一步。
从上午十来点山脚出发,因为不是节假日,游客不算多,但适逢暑期,游客倒也不少,总之,热闹又不拥挤,沿途走走停停,张开双臂感受山涧的风徐徐而来,汗出两肋,仿佛仙游。
爬至山腰,忽见一家小铺子,虽不大,却也各色齐全,小吃泡面杂食,竟都有,更难得是有冰镇西瓜!这在夏天随处可见的水果,此刻半山腰相见,心思又不相同。心里大约也能知道此地瓜果绝不便宜,但哪里忍得住,切了一小块,二十七元钱,平日里狼吞虎咽之相此刻全然不见,一是价昂,二是再攀爬便不能再吃到了!于是一口一口细细品尝,那是我吃西瓜吃的最干净的一次,直吃的瓜皮见白。
在夕阳残照还逗留在山上,我攀登到了山顶,但见一座道观,一池清水,一口古井。道观前的空旷地方是露营之所,我支好帐篷,先去看落日,然后踅回道观,见一众道姑正在晚课,不敢打扰,在门外驻足听一听,便会到帐篷,打开背包吃面包喝矿泉水,吐司干而无味,临行前随手拿的一小玻璃罐果酱此刻显得如此珍贵。
补充完基本的体力需求,天色逐渐暗沉。山顶仿佛入秋,凉风一阵一阵,我打开手电,摊开带的诗集,读到“顶峭松多瘦,悬崖石尽牢。猕猴呼独散,隔水向人号。”诗与现实仿佛融为一体,过去与此刻像是似曾相识,那种奇妙的感觉,一辈子都忘怀不了。
当月上中天,山顶如秋深,温度急剧下降,攀爬一整天的肌肉也开始逐渐懈怠,关了灯,掩卷神游,梦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