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起来发现,支付宝又开始集福了,集福过大年,已经成了这几年的约定俗成的套路了。今年不仅有集福,还多了花花卡,而且集福的渠道也增加了,果然还是马爸爸套路多。
这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很大了影响了我们的文化习俗,就过年这件事而言,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的被商家和互联网影响。
小时候,放寒假了,过年就不会远了。
小时候,一般腊月十几就会放寒假。放了寒假领了寒假作业回家就开始等过年。父母一般会在这段时间准备年货,给小朋友买过年的新衣服,新鞋子,家里添置新的过年物品。
小时候放寒假了,就离过年不远了。
长大后,要买火车票了,过年就快了。
大学毕业后到离家千里的南方去工作。那个时候对于过年的概念就是要买回家的火车票啦。刚开始还没有12306,要去车站和火车票代售点排队。经常要早起去排长长的队,有时候甚至要排一整天只为买到回家的票。
后来有了12306就开始抢票,找朋友帮忙抢,买抢票软件帮忙抢,找黄牛帮忙抢,一张回家的票是过年最大的期盼。抢不到票就没办法回家过年了。
后来,买票回家才是过年。
而今天,集福了,过年就不远了。
这几年支付宝发起的集齐五福过大年的活动成功的收割了大家的注意力和时间。
过年临近各种扫福,从爷爷辈到小学生都积极扫福,逢人就问,敬业福你有吗?
大家都很热衷积福,到最后可能也就分到几块钱,可是还是乐此不彼,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大概有几个原因。
1.这是一种深度社交行为。
五福不仅可以直接扫,还可以跟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同事交换或者直接要,很多长年不联系的同学,突然联系你,有可能是为了问你要敬业福。
通过积福,好像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标,有了联络的理由,然后通过各种交换达到各种想要的结果实现合作共赢,实在是一场全民社交大联欢。
2. 怕落后,怕被时代抛弃。
很多人知道积福最后可能只是分得几块钱,还是忍不住去参与,因为对于时间很充足的人来讲,这是一个参与到社会活动的好机会。错过这样一场全民大联欢,感觉离时代中心隔了一个银河系。这样一个跟时代同步的机会,怎么能错过。
3.赌徒式侥幸心理
那么多人瓜分大奖,万一我中了呢?这就像买彩票,万一中奖了呢?
而且,这个又不花钱,只是积几个福,还有可能大赚一次,这么好的买卖干嘛不做。
通常我们看到的成本,主要是金钱成本。时间成本其次,很少人会在意注意力成本,这个其实是非常重要,但又总是被忽略的部分。
注意力成本,主要表现为我们的精力,是我们的重要财富。而支付宝通过集福成功的收割了我们的时间,注意力,还有数以千万的人相互宣传和推广,同时增加了用户粘度,实在是一场非常高超的营销。
从双十一改变了大家的购物习惯到集五福过大年,这些年商家,尤其是互联网商家是怎么一步步影响我们的购物习惯的?想想也还真是有点细思极恐啊。
我们以为自己的理性消费,双十一集中购物不过是商家引导的结果,各种比价提前收入购物车,各种拼单立减,以为占了便宜其实是被商家撸了羊毛。
我们不会想到有一天对于过年的期盼除了与家人团聚,丰盛的食物之外,还会有集福,朋友圈拜年,抢红包和网红地旅游打卡。
这也许是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特殊印记,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幸运的,但是我们无一能够幸免,不管智商高低,身份地位高低,这一点对我们来讲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