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的墙
——读记之心智模式
星座与性格有关联性吗?可有可无。你信它,就有。因为随着你对于它认知的不断加深,你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向它描述的如此这般贴近靠拢,而逐渐地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个性特征,同时,你就会越来越相信它,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你不信,就无。就算现在有人告诉你,星座和性格关系老大了,你也会莞尔一笑之,反正我不信。
很有意思的开头,用艾森克的实验论证,很好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人们宁愿自我欺骗,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是被欺骗的。因为他活在自己的‘思维之墙’当中。”。“《周易·系辞上》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随后举了4分钟跑完一英里、幸运儿、墨迹实验、爱与生病、有钱与快乐,这么些例子,为了让我们打破固有认知(对于世界的、对于自己的),并能从中抽离出来,旁观看局。这里记录一下有意思的“0.25相关——金钱与幸福”。
在回归书中思路之前,我想写些自己对于金钱与幸福的看法。首先,一个人,若想立于世,须得摒弃依附于人的习惯,不知道你有没有,有的人是无人可依,有的人是牢牢抓住。这里不多做赘述,不管在任何一座城市都能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这就说明,你足够自立了。但同时,心中还是有不甘,我想去成为二十年后羡慕的模样,而现在的工作是我觉得这都是好遥远的梦想啊。怎么办?我当然不会回答,每个人,提问的时候心中都早已有了答案,只是下不了狠心。比起挣到很多钱,我更想去成为我自己。趁现在,还静得下心来,多给自己充充电,去学习,去做,去和心中的梦想死磕,活着活着不怕穷困潦倒,不怕郁郁不得志,就怕行到最后,对着镜子看自己,发现没有一点自己的影子,都是别人的模样。
“win-win、win-lose、lose-lose”这三种模式的选择,看什么?看的是时与境。时、时间与时机,境、环境与境况。在大的时间范围内,于你自己的机会,在大的周遭环境变换中,于你自己的境况选择。虽是谋略,而这恰恰也是心智模式的选择与使用需要注意的。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过去,我们却能改变我们对于过去的看法。”过去的已经发生了,是念念不忘,是心门紧锁,还是静然待之,都无法挽回与改变些什么,我们应当做的,是以旁观者,复盘,反思,为我们今后做些储备。这也正是above,“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混沌→察觉→醒觉→超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静下心来慢慢去做,去探索,去尝试,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轻轻问自己一句:放弃,是你不悔的选择还是一时的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