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传统意义上的小年。可是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小年过的却是腊月二十四,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这样看来,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倒是历史的正统。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南方人过的才是正宗的小年。不是南方过小年晚了一天,而是北方人提前了一天。
宋朝的都城有两个,一个是开封,属于北方。后来搬到了杭州,杭州当然就是南方了。这样看来,南方的小年过腊月二十四确实有历史的传承。
那么问题来了,北方人为什么要提前一天过小年呢?
据说,清朝雍正年间,皇帝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祭祀天神,向神仙做上一年的工作总结,让神仙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皇位更加安稳。为了降低祭祀成本,他顺便把灶神也给拜了。于是,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神的传统就被保留下来。
大清朝的都城在北京,北方的老百姓也纷纷效仿,于是腊月二十三就成了北方的小年。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古代过小年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讲究。就是古代官家过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老百姓则是腊月二十四,而生活在水上的船家需要等到腊月二十五才能过小年。后来,为了向官家看齐,北方的老百姓就都改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了。这样算下来,倒是北方的小年遵循了官家的规律,似乎腊月二十三才是正统的小年。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
朱元璋年轻时是一个穷光蛋。一到过年,他身无分文,想在肉铺里赊几斤肉过年,老板不肯,他说那赊一个猪头吧,那时候猪头很便宜,可是老板连猪头也不肯赊。朱元璋无可奈何,随手在街道墙壁上写上一首打油诗:“可怜可怜真可怜,别人有年我无年,赊个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当皇上,老子要过两个年”。
想不到朱元璋后来真的当上了皇帝。
这一年快过年了,他想起曾经写在墙上的打油诗。为了自己的金口玉言,他颁旨,从今年起过两个年,一个小年,一个大年。当时已是腊月二十二了,就定在明天腊月二十三是小年。由于交通不便,圣旨传到南方就迟了一天。所以就有了北方人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
后来才有了小年和大年之说。是不是很奇妙?
其实,哪一天过小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人聚在一起,过一种祥和喜庆的气氛。过去物质匮乏,好东西要留到过年时才舍得吃。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顺口溜: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炖肉;
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除夕的饺子年年有,大年初一扭一扭。
现在条件好了,那些好吃的东西不用等到过年也能吃到。孩子们对过年的期待淡了几分,大人们过一年又老了一岁。我看着镜子里有些斑白的两鬓,不禁感叹一句日月如梭,又要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