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年前,尹建莉老师写了一本至今仍被广大父母青睐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如今,关注亲子关系的书籍和文章越来越多,各种媒体平台上修亲子关系的网课也越来越多。大家都深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道理,希望通过各种形式提升自己,寻找亲子关系相处良方,修正自己成为真正的好父母、好老师。
这种寻找十分必要,作为80、90后的我们,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大多简单粗暴。如我,从小到大没有父母从未给我辅导过功课,却对我学业要求非常严苛——考不到均分90分以上,不给交学费,不去开家长会。生活中也是,父母权威得厉害,要严格按照他们的要求说话和处事。需时时留意处处小心,一不留心便会被痛斥,打骂也是家常便饭。
小时候父亲开车,母亲厂里上班,感觉整个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都在匆忙而焦虑的应对生活。经常为钱发愁,家里日子过得很紧巴。同样“紧巴”的是家里的气氛,焦虑和重压下的父母营造不出和谐宽松的氛围。那个时候貌似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和去处,只能待在家里专职读书。后面去离家很远的地方读了高中和大学,觉得是人生中难得的美好的岁月。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我们没办法“传袭”父母对我们的养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时代不同了,孩子们成长的环境不同了,教育的大背景也不同了。人到中年的我们,虽然也会有车奴房奴的困忧,但是我们不再愿意眉头紧锁、满脸愁云的过日子,更不愿意在儿女面前显露我们的应对生活的窘迫之态。偶尔谈及捉襟见拙的尴尬岁月,我和老公也是面带微笑的给她分享生活中我们要有的爬山之志,从容的把坚持的意义和收获说给她听。
因着要做最好的老师,成为父母的那天起,我就开始了真正的学习和成长之路。从《西尔斯的亲密育儿法》到《爱与自由》,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到《教育的目的》,再到《大学》到《游戏力》,得到《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财富自由之路》、《伯凡日志录》,浩途育儿沙龙自修之路,007不写就出局,写作日更群。还有,跟孩子们一起看的听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希利尔讲世界史》《孔子学堂》……
两个孩子的前后出现完整了我的生命,更是拯救了我的灵魂。尤其去年伊始,孕儿子,育女儿,让自己慢下脚步陪伴家人,且听风吟。今年,生好二宝,随着女儿进入小学,我们思想交流的长河更宽了更深了,这个时候知识层面开始有捉襟见肘的尴尬之境了。
一起出游苏州,女儿自备自背的书里竟然有《大学中庸》,我感激她考虑周全还给我带书时,她竟说这是她自己要看的。夜游京杭运河,除了讲讲隋炀帝如何爱美女修运河的段子讲不出更深远的故事和历史来。听苏州小调,甚是喜欢,谈及昆曲,不得深入。面对大美不言的太湖,我想吟诵几句名人骚客的雅颂,百思不得。虽说度娘当道的今天,知识垂手可得,不再是多么难得稀奇的东西了,但是知识是思考之基,是我们不得不亲近甚至拥入怀中的“美人儿”。
云巢古木千章秀
花吐芳池一镜香
35周岁,余生很长,母亲是一面镜子,只有时时勤拂拭,终身成长,才能成就孩子自由完整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