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个八零后,做为一对五零后父母生出的八零后,我努力理解他们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对饥饿的恐慌,也努力理解他们对待隔代亲人那种恨不能摘下月亮给孩子们当饭吃的心理。尽管努力了,但是我还是想吐吐槽说说这两代人对吃饭观念的不同。
孩子小时候是母亲跟着我们帮忙带的,她自小都觉得孩子吃的少,从孩子开始吃辅食起她每餐必放糖,理由是放糖了可以多吃饭,要不然孩子吃饭少。那个时候,我终于明白我和弟弟为何都那么爱吃甜食了,母亲小时候也是如此对待我们的吧。
后来,孩子再大些,母亲每天抱怨我给孩子吃母乳导致孩子饭量太小,俨然忘了她自己的儿子吃母乳吃到两岁才断奶,我努力坚持,直到耳朵生茧,最后在离孩子两岁不到两个月的时候终于因为外出断了奶。那时,自己的力量并不够强大,虽然知道要坚持,但是挡不住母亲每天念经式的唠叨。
转眼间,孩子已经七岁多,关于他吃饭不好的事早已被我忘到九宵云外,饿了不吃,不饿就不吃。记得在哪本书上看过,孩子一出生就有饿了就吃的本能,他一出生就在饿的时候哭,饿的时候找奶吃,所以,他不吃证明他不饿。
暑假,孩子回了老家,母亲电话里最焦虑的就是孩子的吃饭问题,仔细听来不过是早上吃的少一点,她连着下几天饺子孩子就吃的少了。今天喜欢吃这个,明天就不一定想吃了。总是各种吃饭的问题。我告诉母亲,孩子饭量一直正常,你不要过分焦虑他的饭量。当然,我的说的话鸡同鸭讲,说了跟没说是一样的。即便在我要接孩子回来的时候,母亲继续讲着孩子所谓的吃饭问题。
孩子回来已经几天了,我因为有母亲对孩子吃饭的焦虑在先,所以有些刻意的留意了孩子的饭量,留意不要紧。我按照暑假前的量给孩子,明显不够吃。有天中午,盛了一碗米饭,孩子吃完时我已经睡了,后来才知道孩子吃完没吃饱,看我睡觉也误以为没饭了,结果没吃饱。晚上回家,早早打电话催我回去,没别的事,就是饿了,我回家路上买了一个肉夹馍,本以为差不多饱了吧,没想到我做好饭后又吃了一碗面。第二天晚上又是饿的要命,我烤了一个馒头一个花卷,被他吃光。这样的饭量还说吃的少,多少叫多呀。我还能不能养活这个娃了。
所以,做为父母,如果孩子的爷奶或者外公外婆说孩子吃的少的时候,听听就好了。那是他们还活在他们曾经被饿的年代里没有走出来,我们的孩子天生有吃饭的本能,吃多吃少他们心里清楚,关于吃饭,只需顺其自然就好。千万不要把我们的孩子要么逼成厌食,要么养成小胖子,都是对孩子健康的不负责任。关于老人的观点,我们可以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但是千万不要拿来当做圣经来养育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