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开始煮燕麦、奶粉当作早餐的主食兼饮品,味道还不错。我没有来得及吃完全部早餐就去大棚搞调查去了,到11点30分左右人已经有点受不了了,饥肠辘辘。
回到办公室,我赶紧将早餐剩下的鸡蛋和几颗荔枝吃完,接下来再去公司食堂吃中餐,狼吞虎咽般吃下了不少东西。
下午3点钟要去参加一场考试,我的工作节奏又被打乱了。原本一天内应该完成的调查又要拖延,很无语。剩余一点时间,我在电脑上搞阅读,七七八八的文章倒是看了好几篇。
不知为何,想到工作上的一些烦心事后人又有点emo了。阅读时,看到一片文章写一些农民工诗人的故事,有个年轻人从小就喜欢读书,而且偏爱那些自sha作家的作品,最后这个小伙子也自sha了。
当时我就在想,为何这些内心敏感、从小就特别喜欢看书的人不能活得更好一些呢?难道读过的那些书一点意义都没有,反而让自己生存能力越来越差吗?
那么多没心没肺、诡计多端、一肚子坏水甚至心狠手辣的人都能过得很好,我们这些看上去知书达理、恭谦有理的人为何总把自己逼到死角呢?
一想到这些,我感觉自己更加不开心了。打开抽屉,我看到里面放置了挺长时间的零食,忍不住吃了一块萨其马、一块桃酥。
每次内心不甚安宁时,我总喜欢吃点东西。对于易胖体质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糟糕的习惯,毕竟食物带来的快乐实在太短暂了,反而会带来长久的超重,令人烦恼。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时间,我赶紧回家。到小区后先取快递,我在网上买的各种玻璃杯子、玻璃碗和卡通碗都已经到货了,我拿回家后努力归置物品才勉强找到地方盛放。
晚餐很简单,我用空气炸锅烤了一点香菇、茄子和青椒,再让娃爸在电饼铛上煎个牛排,加上昨天剩余的菜,一顿晚饭就准备好了。
一想到自己下午已经吃了高热量零食,我索性破罐子破摔晚餐吃了不少菜,并没有好好控制饮食。
特别想减肥的人太贪吃,根本原因是因为内心的冲突太强烈了人总是很容易陷入emo中,以至于常常依赖食物来调节情绪,自然无法控制好饮食。
吃完晚饭我窝在沙发上刷手机,看到一篇文章《减肥:控制不了食欲和体重,是因为内心深藏着太多沉重的心理障碍》,感觉很有道理。
作者说自己这些年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不断反思和摸索改变后才意识到“控制不好食欲的行为,类似进食成瘾的人,背后是隐藏着很顽固的许多方面的心理障碍的”。
ta继续解释说,自己在和食欲作斗争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想吃东西并不是饿,它们就是馋,一种很贪婪很恐惧的馋。很多时候,自己要用“吃饱饭的胃的撑涨感”来掩盖内心的匮乏、恐惧和绝望的痛苦情绪。
我早就知道,减肥其实要面对人的心理缺陷不容易。过去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居然有这么沉重的心理障碍,直到自己屡次遭遇重大挫折。
这几年一直想好好学点心理学知识,好好矫正自己的心理障碍,貌似收效甚微啊。看样子,还是要抽空学习一点。
我实在厌倦了自己“屡战屡败”的减肥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