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总裁贝佐斯曾经这样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接触理财领域两年多来;一个很明显的感知就是人们的注意力资源越来越稀缺,加上信息流短视频对注意力的剥夺,文字性,音频性的长文字,甚至图文都在慢慢失去吸引力;身边的人也越来越浮躁,来到我身边的人也都在不同程度的暴露出“浮躁”这个特性(我要检视下自己的种子)。明显的感受,太多人期待可以学到一个办法,让我快速能积累到第一桶金,包括我自己也是。
周六场的现金流游戏,尝试了医生这个相对难以出圈的角色来体验;收入高,支出高;
因为有其他的事情处理,所以错过了游戏的前几轮,等于反应到现实生活中就是比别人起步晚了10年左右;(这也是一个点,好像我每次玩游戏都不够100分投入),不够专注;
处理好事情,再回到场上,游戏已经进行到了第五轮,玩家们基本上也有的有了自己的资产的积累;
自知起步晚;任务重;但也在游戏中的接下来的每一次决策中尽量做到当下的最好;
银行家的宏观调控相当严格,说一次话就是一个月现金流的罚款;好在也用了一个月的现金流成本的情况下,提了个小要求,加上frank的慷慨与互相对游戏规则的把控,从最先出圈的frank那里讨来了1.3万左右,也是很能发挥作用的一笔钱,虽然在游戏最后离财务自由还是很远,但是也基本上在当场游戏中做到了当场游戏中的更好。
开始接受慢慢变富
因为这次游戏,也认识到了过去的自己一直都在期待暴富的心,虽然嘴上经常对别人说“要结硬寨,打呆仗”,“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捷径”;但其实过去的一两年一直想着赚快钱;套利,速成,期待着通过一个课程或者短时间的某个技能的学习能快速变现;产生被动收入;忽略了长期主义,表现为很在意时间投入回报比,或者对“月入过万,赚钱,快速积累,百万收入的秘密,超级行动力”等宣传字眼特别敏感,也因此学了一些并不是很适合自己的课程,时间成本更大。
意识到这一点,对自己就更有耐心了,愿意给自己时间去积累,去踏实结营扎寨,好好种种子;当然套利的操作,行动力的力量不可忽略,港股的打新,可转债遇到的套利机会依然要积极参与;
而对于个人的成长,个人品牌的树立,给自己足够的耐心,不可忽略复利爆发前的那段蛰伏期。
给自己2个月强势突破写作,公开招募一个CP,结为业力伙伴(需要长期互助)。
走好每一步
虽然游戏中的医生,加上抽到的机会等因素的限制;银行家的不断强化反正你们都出不了圈 ,很清楚地知道,这场游戏结束前出圈的概率寥寥;
但在这次游戏中认识到“能更好一分是一分,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能做到更自由一点,那就去努力 go for it~;身边人大多都不是很高的起点,我们都不应自我茧蛹,总给自己找条件不够的限制的借口。
更好地合作基于认知的同步
说服人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要调动大家的共同资源,让身边的人信息认知同步也是必要的;据说杭州的银行家小王子每周开家庭会议统一认知,这个力量真的很赞。
合作,共用资源的前提很多时候也是建立在认知同步的基础上,而认知升级一定不是在需要的时候就能立即完成的,所以需要功夫用在平时;去渗透身边的人,互相同步信息,别一味地默默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