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如同这本书的书名一样,它的内容也很简单,充满了生活气息,但这看似简单平凡的背后,实际上蕴藏了杨绛先生对家人深深的思念。
02说起杨绛先生,大家都不陌生,作为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和文学翻译家,她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也为我们留下的大量的文学佳作,这本《我们仨》便是其中之一。
03在这本书里,杨绛先生回忆了她和丈夫钱钟书,以及他们的女儿钱媛三人之间多年的快乐或悲伤的生活经历,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高调的宣扬,有的只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和温馨的片段。
04全书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杨绛先生从梦境入笔,梦里,她一个人在迷茫地寻找丈夫钟书;第二部分依然是梦,杨绛先生在第二部开篇就说道: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里讲述了钱钟书和钱媛去世之前的一幕幕场景。一开始,我以为作者就是在描绘梦境,可看到后来,我才明白,这部分的内容并不是梦境,而是真实存在的。不论是钱钟书先生逝世还是钱媛离去,都是现实里真实发生的事情。当我从“梦”里醒过来的时候,竟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失去了什么一样。杨绛先生用这种梦境的手法来描写现实,看似云淡风轻,实际上正折射出了她对他们深深的不舍。正所谓情到深处,亦真亦幻。第三部分,就是杨绛先生一个人思念他们仨,这部分记录了她与钱钟书自1935年二人赴英留学,然后在牛津大学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钟书逝世这63年间三人的生活历程。或许,很多人都听过钱钟书对杨绛说过的一句话:“没遇到你之前,我从没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结婚这事没想过别人。”且钱钟书称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样的爱情,令人羡慕不已。初去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的那一年,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做学术研究,一起学做饭,一起散步……作者在书中说这是她生平最轻松快乐的一年。在我看这一部分的时候,真的是体验到了什么叫做岁月静好,一家人其乐融融,与心爱的人志同道合,一起做着彼此都喜欢的事情,这难道不就是一种我们所向往的完美生活吗?
05但生活总会有遗憾,完美的生活也并非会一直持续下去。正如杨绛先生在书中所说:世间好物不坚劳,彩云易散琉璃脆。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也没有单纯的永远。1997年,他们的女儿钱媛去世,1998年,钱钟书逝世,当时杨绛先生已有八十多岁,短短两年间失去了两个最亲的亲人。我也曾失去亲人,能体会到这种悲伤与难过,仿佛一瞬间坠入了黑暗,但尽管如此,她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依然能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我们仨》是她93岁的时候出版的,在96岁和105岁的时候又分别出版了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和《杨绛文集》。生命的尾声阶段,她都在坚持不懈地在创作,用一支笔向后人展现了她平凡却精彩的一生。
06正如她的书《我们仨》一样,杨绛先生生活中也是一个平和朴素的人,与世无争,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在我看来,她就如荷花那般高雅纯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活出了自己的优雅,活出了自己的态度,这也是她之所以能被称为“先生”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