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摄影&种植 by 梧芗
【目录】
[001】会自己种自己的植物
[002】 真的是只需要空气就可以生长的植物吗?
【自序】
曾经以为种植物很高深,不事先沐浴焚香,至少也要饱读家庭养花指南之类若干专业书籍。
曾经还以为种植物很奢侈,没有山坡田地,至少也要有庭院回廊,更得刀剪钩铲营养液生长激素等等装备一应齐全。
我甚至还曾经相信植物们都非常有气节,它们对地气、天露、南北、水土等等这些常人不易知觉的因素敏感得一塌糊涂,若遭变动,绝不苟活。
直到我把心仪的植物种满二十一楼阳台,看着枯萎大半年的蝶豆苗又从泥土中冒出,一株株茑萝自容量五百毫升的塑料杯攀援而上,把栏杆缠遍。我才终于能够破除那些传言,开始相信,种植物,其实是多么简单一件事。
夏天吃荔枝,发现其中一个核儿裂了,露出雪白胚芽,突然想到可以种。凑了七枚油亮饱满的大核,找个小碗用清水泡着。每日洗漱时顺手换水。
五六日,棕色种皮便次第崩裂,探出嫩白芽尖。恰好手边有个跌断手把的茶杯,盛上蛭石颗粒,将发芽种子埋在表面,罩层保鲜膜,略扎两个气孔,权当迷你温室。三两天,幼芽开始伸展。去除保鲜膜,再六七日,一对子叶高高掣起。再两周,叶片由粉红渐鹅黄渐碧绿,竟已蔚然成伞。
如果不是这一次种植,我不会知道荔枝叶子的样子,虽说是年年啖其果。
倘若不是要种个荔枝园,不要求亩产量,不要求园艺家水准的观赏性。你我常人,只要室内多一分绿意便欣然满怀。那么,种植植物何其简单,只需清水五两,阳光三钱,小小容器一枚,疏松填充物若干,它们便情愿伸展根系,张开枝叶,即便是矜持木本。
散步路边,随便撸一把野花籽,也可拿来种;四月空气里抓一团杨絮,也可试试能否种出一片迎风萧萧白杨树林。
甚至,没有种子也无妨。一段枝条、一截叶片、一颗根芽,都可拿来种。铺上疏松蛭石,包上塑料袋,保持湿润,假以时日与耐心,就会生长出完整小植株。
甚至,泥土,也可以种。念书时,研究室里一位师兄的课题是埋土种子,就是长期埋藏在土壤中的休眠种子。他的研究工作就是去河滩边挖来不同深度的泥土,然后盛放在培植箱中,箱上罩着细眼网纱以防其它种子污染。
他从不需要播种,他只护理这些泥土,抱着吉他,坐在屋顶,看护这些泡沫箱里的试验田。几个月过去,他的箱子就会绿意俨然。那些植株来自千余年来埋藏在泥中的种子。
甚至,石头,也可以种。一块顽石,只需日日浇灌,保持湿润及半阴。未几,石上便会生出一片片漂亮精致碧绿小花,那是苔藓。作为繁殖源的是苔藓孢子,它或是来自纱窗外吹进来某一阵晚风。
植物的使命原是成长,而非守节。基因注定,它们总渴望生根发芽,如果条件好一点,那么开花;如果条件再好一点,那么结果。
它们情愿以极其卑微的条件,掷下一生赌注。一张濡湿纸巾便足够发芽,一个用毕酸奶罐便快乐度过幼苗期,一个废弃玻璃罐里就可以满开花朵。
怎样都能种。
不在于空间,不在于时间,只在于人心中是否还有一点盛放其他生命的余地。
所以,在这个雾霾季,我打算开始这个新的系列:在雾霾里种下春天——是的,我无法决定天空的颜色,但是,我至少可以决定案头的颜色。
只要你愿意,任何季节、任何空间,你都可以将它们装扮为有植物作陪的时间与空间。
但其实这才是世界原本的样子。它们并非生来就是写字楼的样子或水泥混凝土隔断的样子,它们原本就是你和其他生命共同享有的季节与空间。
以上,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