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似乎也是个永恒的话题,和爱情一样,永远道不完。感觉春节就像是一场全民出动的大联欢,每年春运,火车站、机场都是人满为患。
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因为,过年,就意味着大丰收。可以和周围的小伙伴比比谁的糖果多,谁的钱多。
在童年的记忆里,过了“腊八”,就有了年的味道。从那天开始,大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开始置办年货了。“小年”腊月二十三也是个分水岭,这一天,会祭灶,然后,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小孩子也越来越开心了。
初中之后,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就少了,这也促使我学会了自立。每年“小年”,会和家人一起,把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部大扫除一遍。别说,角落里,还真藏着不少垃圾呢。据说,这也是迎接新年的必修课。于是,年尾,就在洗洗刷刷中匆匆溜走啦。
除夕,在老家,有个传统,吃午饭的时候,要贴对联。写对联是爸爸的拿手好戏,在妈妈张罗午饭的时候,爸爸已经写了好几副对联啦。没有浆糊,就用蒸过米饭的汤替代了,全家出动。不一会儿,每个门上都是红纸黑字的对联了。
午饭后,要祭祖,大家一起,带上香蜡火纸鞭炮,去爷爷奶奶,还有别的去世的亲人坟前,虔诚地祭拜。大人们在此时,一脸的庄重。但是,小孩子,依然嘻嘻哈哈,给这个凝重的仪式添了一丝丝的轻松。
后来,有了电视,有了春晚,过年又多了一个乐趣。年三十,大家守在电视机旁,边包饺子边看春晚,从晚上八点看到十二点。不一定每个节目都认真看,但喜欢电视机里营造出来的举国欢庆的氛围。
在除夕的夜晚,家家户户都会点燃爆竹。那时觉得爆竹的味道,是最好的味道,充满火药味,也充满人情味。闻着这香香的味道,连梦都是美的。大年初一,天没亮,鞭炮声就继续此起彼伏,响个不停,我们也从睡梦中惊醒。
枕头边,爸爸妈妈已经把压岁钱放好了,只等我们去数了。 一些熟悉的小伙伴会凑在一起玩,咯咯的笑声,有时比鞭炮声还响。
有一种鞭炮,往地上一甩,就炸开了。看谁不顺眼,或者,看谁太顺眼,一个鞭炮扔过去,看她急急忙忙要捂耳朵的样子,就乐开了花。
鞭炮会制造很多垃圾,却不能扫,看着它慢慢堆成山一样,还有种成就感呢。据说是和貔貅一样,可以聚财的。
走亲戚,是正月份的重头戏。 正月初一早上,等着亲戚上门,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娱乐。下午开始,往外走了。
那时,特喜欢走亲戚,不怕山高路远、长途跋涉,因为有福利呀。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会收到压岁钱的,虽然一块、两块的,但是,已经可以让我们假装自己是富翁了,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告:有钱啦,有钱啦。
现在的拜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会见面,有的直接丢几个微信红包,发个短信,发个微信。但总觉得,和面对面的交流相比,少了什么似的。
过年,也是享受美食的时刻。平时吃不到的大餐,在这个时节,都变魔术似的,齐刷刷地,出现在餐桌上。大鱼大肉,再也不是梦里才有的食物了。我们也毫不客气,看到丰盛的饭菜,立即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战斗力,让爸爸妈妈看到我们斯文的外表下掩藏的野心来。
现在,春节,反而吃得清淡了,因为平时,油腻的吃太多了。好不容易过个节,让肠胃也休息几天。
儿时的天很冷,但心很暖。记忆中的过年,如梦如幻,似在眼前,又好遥远。依稀想起妈妈的笑脸,还有一遍遍的嘱咐:“回家过年”。
现在,好像很难感受到过年的氛围了。不知道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失去了童心,还是因为年味变了呢?再也回不去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