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的一辈子只能读一本武侠小说话,那就看《英雄志》吧。为何?因为这本小说几乎糅合了所知的所有武侠元素,读完这一本,基本各种武侠小说中会见到的物事,你就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不仅如此,从它的故事布局来看,我们能看见很多熟悉的场景,这也是一种对前辈的致敬。整个故事都在影射明代土木堡事件,这点像极了金老的写法。开篇就是灭门血案,那不是林平之的故事吗?只不过林平之活下来了罢。怒苍起义,那首歌谣,水浒一百零八将的故事。但这些和合到一起,却一点不显散乱,作者的笔力的确非同一般。
故事:匠心独运,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文字上来看,孙晓是我喜欢的那一类,不似金老般严谨,也不是古龙的跳脱(古龙到底有多跳脱我就不赘述了)。像极了说书人,满满市井味,如果能来壶龙井(等会我泡壶龙井去),一个慵懒的午后,或者静谧的夜晚,时间就在他的娓娓道来中过去了。评书式写法,好处在于极其细腻动人,每个角色的“私字一闪念”都被表现得活灵活现,几笔心理描写一带,角色身上的烟火气就重多了。然而这种写法要命处就在于太长了。。。22卷啊!还没完!《天龙》五卷,《鹿鼎记》五卷。想到这满满都是泪。
前半部分,可以看成是传统武侠的集大成,是非黑白,忠奸善恶,一目了然,那些儿女私情,侠客剑心,都在这部分。然而后半部分的话,就是一副很严肃的众生图了,一笔一划,精雕细琢,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好比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需要精心准备一样,《英雄志》到这里已经是一个小事情会牵动整个时局的走向了。如杨肃观卖糕、王一通讨三两银、卢云重逢顾倩兮等。他们各自分开叙述却又相互交融。这种写法也可以看出孙晓在本书思想层面的野心,《英雄志》写到下半部分,早就跳出武侠的层面,此时的《英雄志》更像是一本政治小说,故事如何进行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孙晓从这个故事中想对制度兴衰提出怎样的见解。孙晓是政治学的科班出身,一番解释很是有些见地,让我这种对政治不太感冒的家伙感兴趣了。只是可惜了前半部铺下来的局,被硬生生撑大至此,还真不知他该如何收场。
人物:天道永恒,然众生苦乐跃然而生
但凡武侠小说的精彩无不以角色的精彩为甚,大家也许记不清《神雕侠侣》全部故事桥段,但不会忘记杨过小龙女栩栩如生性格特点。《英雄志》在这方面,怎么说呢?很有魄力,传统武侠顶多双主角,譬如《鹿鼎记》的康熙和韦小宝,楚留香的故事里每集的主角是香帅,另一位到结尾不是挂了就是和香帅睡了。金老一部《天龙八部》可谓是武侠小说登峰造极之作,主角也就三位,别说什么慕容复,他除了有个“北乔峰南慕容”的名号外还有啥?英雄志里四位主角,每一位的故事单独拿出来说说都是万中无一的。更难得的是一众配角各个都神采飞扬,有血有肉。
关于“观海云远”四大主角我不做赘述,知乎上有很多探讨他们的问答,感兴趣的客官可去知乎搜搜。我只想聊聊那些让我手不释卷的配角。
娟儿古怪机灵,大傻憨厚可爱,陆孤瞻朝天一跪声泪俱下,韩毅阵前失手呆漠黯然,这些细腻的刻画都将人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至于我最喜欢的配角当属宁不凡。“长胜八百战,武艺天下尊”的宁不凡让人心生向往,然而其本人的极尽猥琐却又让人倍感厌恶,可是你细想孙晓的用心便也得知,这样的人物才是他需要的,他需要的不是神,是人,是在市井中会为了三升米,两斤油斤斤计较的小人物,也只有种小人物愤然而起的时候才更显的真实,也更能引起你我的共鸣。当方子敬淡然对宁不凡道:当年我敬你是个剑客,这才与你比武,哪料到名缰来驾,利锁来袱,你枉称一代宗师,却连退隐之刻也难能自在。宁不凡,你练武究竟为的是什么?是为了世间虚名?还是为了蝇虫之利?”当宁不凡泪如雨下,仰天长啸,又舞起那举世闻名的“鹤舞七星“步时,其人性中宁折不屈的一面让人动容不禁拍案叫绝(整本书只有这一个地方我流泪了,在此声明一下)。
爱情:无关风月,徒留一声叹息尔
孙晓是个男人,废话。我的意思是他描写爱情大抵是从男人的角度出发的,所以不自觉小说中女人就要让位于男人的那些“大事”,大多时候这是男性作者的通病,具体可看古龙的《小李飞刀》。在《英雄志》里,卢云为了“正道”在新婚前夕抛弃顾倩兮,秦仲海为了“义气”与言二娘义结金兰,都是这种病在作怪。难得的是孙晓并不会回避男人在感情中也会处于弱势地位这一命题,这么说可能会刺痛直男的心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定远爱艳婷吗?当然爱!艳婷爱定远吗?当然不爱,艳婷爱的是风流司郎中仁义杨太师——杨肃观,枕边人爱慕着自己的同僚,定远知道吗?他是晓得内情的,不然怎么会当上威武候、天下第一精锐之师的统帅呢?精明干练如定远却却又做了什么吗?没有,他就是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默默守候着,希望艳婷最后能回心转意。
这是个有些让人难过的故事,多少风流才子都会大声呼喊“姑娘我等你回来”转身就开始新一轮的寻花问柳,毕竟世界这么大,不值得为了一棵树是不?况且姑娘最后回来找你是爱上你了还是被伤害了不得不找个老实人嫁了?不得而知。倘若是后者,那么她是爱你的还是感激你的?个中滋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孙晓的写情的高超不在于细腻,不在于新颖,在于入木三分的刻画了感情中失败的男男女女们如何去面对生活中其它面。定远是失败者,艳婷是失败者,顾倩兮杨肃观胡媚儿乃至卢云,都是失败者,然而失意只是一刹,当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的时候,除了迎头而上,我们没有其他的方法。
思想:不破不立,然而前路又在何方
古龙常说武侠小说要“求新,求变,求突破”,老是跟着前人的脚步注定是无法有所突破的。所以《英雄志》在思想上很是做了一番创新。
《英雄志》从思想性上来说,厉害之处就在于你不知在小说中该爱谁恨谁,笑傲江湖里大家爱令狐冲任盈盈,恨岳不群左冷禅。黑白可见,界限分明,虽然相比于老一批武侠作者,金老已经尽力在淡漠“好人和坏人”这样的概念,然而有时候,你依然在金老的书中代入自己惩恶扬善的情绪。《英雄志》你代进去试试?我代进去了,惊奇发现自己代入的是那个颠倒众生的江充,为什么?因为这个胖乎乎的男人用他哪些看似肮脏龌龊的手段支持着整个景泰朝的破碎河山,他玩弄世人也被世人所玩弄,最后带着一丝悲壮离开舞台,离开之前他还展现了一个男人应该有的温情面,给自己的侄子留一条后路。恨他吗?不恨!应该说每一个男人都有过想要颠倒众生的野望,只不过最终没有实现罢了。
你能告诉我在这本书里谁是正义?谁是邪恶吗?
刘敬是恶?对于正统帝而言,他是最忠实于己的大臣。柳昂天是正?那他为什么要陷害同袍,设计做掉秦霸先?秦仲海正义?他只知道老子就是造反的,至于造反之后干啥,管我鸟事。杨肃观邪恶?在他的治下,至少一切按部就班,大局稳定。
当武侠世界引入了现实世界后,正邪之辨就非常艰难。孙晓真正给予了每个角色充分的行为动机和可能,但同时也模糊了故事的边界。四大主角的生死恩怨已经不足为人道,真正的主角是天下。
这一片混沌中,希望又在哪里,在卢云!
“曾经有一个人,他既不属于朝廷,也不属于怒苍,他是天地间最后的圣光”。卢云是孙晓所寄望的正道,这圣光会怎样涤荡这浊世呢?也许是儒家那一套君臣父子吧,相比于杨肃观,桎梏还在,只不过是松松绑罢了。虽然做法老套,但也许这大旱许久的天下,需要的就是这么一场不咸不淡的甘霖。
这书有缺陷吗?当然有,最广为人诟病的就是他写了十几年了还没写完(这么说好像暴露年龄了),还有前半部,虽说是佳作然而毕竟和后半部比起来不在一个档次上,希望孙晓有时间重写。
打住还是先写完后面的几卷再说重写的事吧。我喜欢的是《英雄志》是幅天下众生图,这里有我自己,有我爱着的纷繁俗世。
窗外朔风阵阵,窗内的话,泡杯龙井,遥遥想着那大雪纷飞的夜里,被那个山东书生遗忘的面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