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个小学老师(权且称作小N老师),大家都说她在道德(法律)上出了一些问题。事情是这样的:
班里有个学生,这次月考成绩很不好,小N老师向他了解情况,他不屑一顾。于是小N老师很生气,有点恨铁不成钢,一只手从背部撸了孩子一把。由于惯性,这个学生趔趄了一下,恰好碰着墙角,头上磕着了。小N老师吓坏了,给别的老师交代了一下,马上开车上了医院。经过诊断,医生说不严重,缝了两针。小N老师非常不安地向家长道歉,买了很多东西去看孩子。还主动在医院陪床。
家长这边非常生气,认为这是严重的师德问题,必须严肃处理,于是报了警,坚决把孩子转移到市级医院继续治疗(医院认为没有那么严重)。 并提出数额不菲的赔偿要求。 小N老师也因此被停职,等待有关部门的处理。在此期间,求人告友,希望这件事能尽快过去。
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感到非常吃惊。因为我是比较熟悉小N老师的。我听过她的课,思路明晰,大胆创新,课堂氛围也很活泼。我几乎每学期都能看见她上领奖台, 我们单位也有人非常熟悉小N老师。我们单位的一个老师的孩子就在小N老师的班上。大家都说她是一个非常负责任,非常有爱心,也比较活泼可爱的年轻老师,很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 一位如此受到好评的老师,道德上应该没问题的。却在比较生气的情况下撸了孩子一把,她也没想到会把孩子碰到墙角。出了这样一件事,立刻就被推上了道德和法律的审判台。
小N老师做的对不对?当然不对。有关文件明令禁止:“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等知情人可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举报。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调查,及时处理。”
所有的学校在这方面的执行也是非常严厉的,必须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要求老师。家长和社会也从法律的角度来监督老师。 孩子们也片面地了解一些法律,有时还会曲解法律。有一天,某学校一个四年级的孩子逃课,要越墙到大街里,老师追上去拽住了他。这个孩子说:“你敢打我?你打我?”这个孩子知道老师是不能体罚学生的。 老师下意识的说:“我没打你,我只是拽你。学校有摄像头!”
老师要不要拽回这个孩子?必须呀!家长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老师就必须对他负责,除了学习知识,还有他的成长和安全。怎么能让他随便逃课甚至上大街呢?可是孩子就敢威胁老师“你打我,我可以举报你”。 老师有没有打孩子?用什么证明?用他的为人处事?用他的成绩?用他的责任心和爱心?这些好像都很软弱无力。什么最有力?居然是摄像头。
现在的小学、幼儿园老师基本上生活在摄像头下。不仅有监控,还有实时监控,家长可以在手机上随时看到老师的一举一动。
我在的那个幼儿园就出现过两件这样的事情-----我们在办公室接到了两起电话投诉: 第一起:家长打电话说:“我儿子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罚我儿子站着?” 作为园所领导,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马上到教室看看怎么回事。我看到的是,老师在提问问题,这个孩子回答的很好(回答问题是要站起来的),老师正在表扬他。
第二起:家长打电话说:“老师为什么把我家孩子扔到一边不管?”我的第一个反应也是马上到教室看看。老师正在给孩子接热水,边接水边和孩子说着话。 校园里还出现了一个这样的名词:不规范动作。什么叫不规范动作?应该是一些难以解释的动作行为。比如上边说的那位老师的“拽”,再比如老师拍一拍孩子的头(也可能是爱抚的拍了拍),再比如小N老师撸了一下学生。 我们经常说,眼见为实。那么,通过手机屏幕传过来的影像能不能向家长叙述一个事实呢?以上两起事件告诉我们,实时监控是无声的,是片段的。我们看不到事情的起因和经过,我们只看到了似乎是事实的几个动作。家长在分析这几个动作时,加入了很多假想的成分,而这些假想的成分里却包含着对老师的戒备与防范,甚至是敌对。
家长和老师什么时候成了敌对关系? 在我接受的教育中,老师一直都是至高无上的。我包括我的父母对老师是相当尊敬的。从小到大,我没有少挨老师的批评。我身边的男孩子捣蛋鬼们也没少挨老师“撸”,甚至是“揍”屁股。家长对此甚是感激,要是老师不管孩子了,家长才会真正的发慌。 我们都成人了,非常怀念这些老师们。 而现在的老师根本就不敢管孩子。
幼小教育强调赏识教育,强调尊重与理解。家长也强调,但家长的赏识与尊重往往建立在溺爱的基础上。记得我儿子小的时候,经常闹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捣乱。我姑婆就十分夸张的说:“啊呀,你看你家的小人精,啥都晓得”。我儿子听了,就为他的捣乱感到洋洋得意;还有我们经常传说的,孩子啪啪地打爷爷的头,爷爷高兴的说:“快看,咱孙子会打人了”。这些赏识里完全忽略了对孩子是非观念的教育。
还有尊重与理解。往往只是家长和老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孩子却从来没有被告知要尊重和理解家长和老师的良苦用心以及辛苦劳累。 老师对孩子批评不得,严厉不得。如果孩子回家说“某某老师说我了”,家长就会马上给老师打电话,了解事情的起因,与经过,并给老师一再强调,我家宝宝就是这样的个性,我们要懂得尊重孩子。然后就是老师无休无止的解释与保证。
老师不敢管孩子,可是孩子终究要长大。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孩子们做人的意识,自律的意识,感恩的意识往往会非常缺失。大家也见到了,媒体上频频出现了类似的报道:某某开车肆意冲撞行人;某某换了很多工作无法适应;某某对父母残忍相待。都是说的一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 媒体上也有这样的文章:“学校不敢管你的孩子,但社会敢管”。来警示当今的家长们。但家长们是否知道,当社会管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社会,他人,家庭以及个人的前途。
当我们在热烈讨论这些话题的时候,小N老师还走在忏悔的路上。她做错了一件事,她不该撸那个孩子一把。这样一个失误,几乎会断送她的前程。 那个躺在市级医院的孩子,已经没事了,家长却要坚持住院。家长要等待老师受到法律的严惩。可怜的孩子,正在被妈妈守护着,有一颗种子正在他的心灵里发芽,而这个嫩芽,不是善良,而是阴暗和敌对。 7
小N老师,一个十分优秀的老师,因为一个对孩子负责,无意的一个不当动作,被推上了道德,法律的审判台。可是,我们的法律力图保证孩子的正当权益时,是否走的太偏?它能不能保证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积极进取,感恩自律的人。
有多少老师,望着这个审判台,望着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她们在监控下边,用难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唱着无奈的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