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好是为了自娱,职业是为了交换。好比喜欢得到专栏,是为了自我满足,刷新认知,;专家看专栏,是为了发掘数据和信息背后的价值;总体来说,是要看到什么,才能知道什么,知道什么,你才能想要什么,有目标-才会有战略。学习总比不学强……
2、消费型爱好以消费有价值事情为基础,生产型爱好则是以产出价值为基础。消费型爱好是享乐(电影、逛街、旅游)很舒服,但无法持续。只有生产型爱好才会有价值产出,比如追剧是消费型的,而写剧评是生产型的。
3、爱好者可以尽兴而归,做做停停。职业选手必须一直不间断努力。业余歌手唱一两首歌曲已经是惊艳,职业人士要练熟每一首歌。
4、职业是主收益,兴趣是额外收益。
职业承担着主要的生存压力,而兴趣则是,只要有收益就算是额外的收获。所以一份爱好是否丰饶到去专职做它,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爱好和职业重叠的最高境界
一种路径是年轻的时候拼命做职业,财富自由后完全不为钱工作,专心发展爱好。
另一种路径则是不求速成。一开始就有耐心打磨一个生产型爱好,慢慢的,这个爱好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值钱,并且仅靠爱好,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两条路径:好比营销型公司和产品型公司,一种关注流量做到程度后抽身出来投入到喜欢产品上;另外一种把产品做好,做到全世界都爱。(前者要足够技巧、足够灵活,后者则要耐得住性子,等待大器晚成)。两头都不靠的人,就好像同时抄左右边同学的卷子,只能一边上着班,一边消费点爱好,来滋养自己,最后,不知道这张卷子能打多少分……
所以检验生产型爱好是不是发展成职业?至少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是消费型爱好还是生产型爱好
(2)参与到专业领域竞争中,胜算把握有多大。
(3)这个爱好能生存吗?有额外收入吗?
如答案尚不明确,那就多接触多学习,等待答案慢慢浮现——无任何损失前提下,成本别太高。
哈佛首任女校长 Drew G. Faust 在2008年毕业生演讲时说:Go where you want to be and then circle back to where you have to be“先去尝试你最想做的事,不行就回来做你必须做的事。这时候才能踏踏实实做出成绩来,不再疑惑。”
所以,严格来说——“追随你的心”——只要步子不是太大,都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