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C的胶带厂,生产普通的包装封箱胶带。胶带的生产工艺,也就是在塑料薄膜上敷胶水,烘干、剪裁,工艺非常简单,一般人都会认为是没有什么可发明创新的地方的。老C特意找我来,说要我替他申请专利,真不知道他在哪方面能搞出什么发明创造来。
一见面,我们就直奔主题。老C像是害怕我瞧不上他的技术似的,迫不及待地向我介绍他的发明创造。那是一卷看起来非常普通的透明胶带,他揭出胶带用力往外拉,问我有响声吗?真的没有,拉扯胶带时几乎毫无声息。我没见过这种无声的胶带,好东西!真是好东西!
当年热闹的深圳华强北,生意火爆的最好表达,我以为莫过于各个商场里面,此起彼伏的胶带封箱打包的声音,哗啦哗啦的,一天到晚吵得不行!如用了老C的胶带,华强北从此就得天下太平了。可惜老C的胶带,只卖给老外,他说老外的钱比国内好赚很多。
老C如数家珍般地给我介绍,如何仿造、改进进口的设备,如何改进生产工艺,以及如何聘请能人一起防制、开发胶带胶水的配方。他滔滔不绝地给我介绍他的技术、产品,也毫不掩饰他对自己产品、技术的自信和自豪。
自那次见面以后,前前后后他在我公司申请了几十项专利,他的胶带工厂也因此评上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他的胶带发明创造,也常常成了我为企业讲发明创新能力提升课的精彩案例。
一个80年代末的大专文科生,从胶带业务员进入一个不起眼的胶带领域,九十年代初借亲戚三万元钱开始创业,凭自己的努力和执着,一边生产,一边研发产品、设备、胶水,一度胶带产品出口达五、六个亿,员工六、七百人,成为国内胶带出口额最大的企业。
甚至还一度“三顾茅庐”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试图把企业股改上市。他非常自信地讲,就他企业的国外市场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产品,做成二、三十亿规模的企业是很有把握的。
2008年金融危机,珠三角的企业海外生意立马难做起来。一次我们见面,老C问我的生意因此如何?我们是服务行业,实体业不好做,服务业肯定同样艰难。
问及他工厂的情况,他很自豪地告诉我,他的生意没有什么影响,并说前一天一笔国外进款,至今还没查清楚是谁打过来的。对于他的胶带生意,他一直就是那么信心满满!
曾经我还专门请教过他的生意秘诀,他毫无保留地告诉我。自己仿造设计进口设备,完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自己开发胶带胶水,降低原材料成本;每年对产品做点创新,为客户创造点销售价值,增强客户对产品的粘性。没有什么秘诀,感觉MBA班老师教的,也不外乎这些东西!
为了创业,老C几乎与工厂外的社会没任何联系,更也没有当地人花红酒绿的业余生活。产品生产、技术研发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工作;家庭、工厂两点一线,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轨迹。
“这么多年来,所有的时间,都倾注这个工厂里面,没日没夜地,累得头都早早谢顶了,头发都没几根了,累得做爱的激情都没有了!”话有点俗,但环顾四周熟悉的成功的实体业老板们,谁不是这样?
大风刮不来技术、市场,更刮不来众人渴望的金钱钞票!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坚守,老C靠着兢兢业业的勤奋工作,把胶带产品的每个环节做到了极致,也成就了他在胶带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