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你是不是感觉怎么假还没休息透,这压力感又来了呢?
01、职业倦怠很麻烦
工作感到压力的时候,你通常会怎么做?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赶紧把手里这件麻烦事做完,做完就好了,他们认为:压力是通过完成工作得到缓解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知道,之所以有压力,就是因为你手头这件事有难度,不好做。
不好做怎么办?加班加点地干啊。
所以,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你就会选择透支自己的身体,困了不睡,喝咖啡;饿了不吃,没时间;回家也不休息,熬个夜加个班,就是希望赶紧摆脱掉手里这份让你产生压力的工作。
我以前就是这么干的,我发现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而且产生了很强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那可就麻烦了。
你会感觉到,任何事,在你面前,都失去了意义,感觉情绪和精力,也被耗竭了。
你可别小看职业倦怠,根据《2021年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的统计,中国有一半以上的职场人,存在职业倦怠。
02、如何缓解压力?
之前看冬奥会开幕式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些运动员面对的压力,肯定要比我们大得多,那他们有没有职业倦怠呢?有没有什么缓解压力的好方法呢?
顺着这个思路,还真让我找到了一本叫作《状态的科学》的书,作者是一位退役的运动员。
他深入地研究了各行业的高手,发现这些人在不透支自己身体的前提下,还能始终保持高成就。而他们用来缓解压力的办法有这么三个:
首先:做事前要先热身
运动员比赛前,都会进行充分的热身,目的就是要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可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忽略这个环节,我们习惯立刻行动,一接到任务,马上就开始工作。这么做会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使你瞬间压力倍增。
我常说一句话,职业作家不靠灵感写作,而是要确保,灵感会准时出现在你需要他的时候。
什么意思?
就是在开始工作之前,我会做一系列的热身动作,比如把桌子收拾干净,听一段音乐,看一段闲书等等,总之就是把这些动作形成固定的习惯,创造出一种确定感,用来对抗工作当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
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召唤我的灵感的。
据说帕瓦罗蒂每次上台演出前,都会在兜里装一枚钉子,只有摸着钉子,他才能正常发挥,有一次他忘记带自己的钉子,整个人就紧张得冒汗,非让工作人员在现场给他找到一枚钉子才肯上台。
你看,这就是事前热身的力量,找到一件你认为能够制造确定感的事情,把他作为你的热身环节,在每次做事前一遍一遍地重复,形成固定动作,这样就能然让你更快地进入最佳状态。
缓解压力的第二个方法是:做减法
压力来源的很大一部分是决策压力,比如你正在忙一件棘手的工作,这时候又需要你来决定下午开会的时间,你还要想中午吃什么,晚上跟女朋友看电影穿什么衣服。
这一系列的决策瞬间,就会把你拉入压力的深渊,让你的情绪走向崩溃。
要知道,决策能力是有限资源,消耗光了就没有了。
一般来说,早上人的决策能力最强,到了晚上,你就很难再做出理性的决策了。
这就是为什么,上了一天班,晚上回家路上,明明在减肥的你,还是忍不住要吃路边摊的原因了。
在面对长时间的紧张工作时,一定要想办法减少决策成本。提前把该固定下来的东西,固定下来。
你一定听说过,乔布斯的衣柜里全都是一模一样的牛仔裤体恤衫,扎克伯格也是每天都穿同一间T恤。
我们到不需要这么极致,但是,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决策,让生活简单一点,是缓解压力的好办法。
最后一个缓解压力的办法是:寻找意义感和使命感
这个办法听起来有点虚,但是越是虚的东西,越是值得深入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工作累了,不是因为我们身体真的累了,而是因为我们精神疲劳了,我们不知道继续这么做下去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要牺牲这么多时间,做这些事,而不是用这些时间去陪伴家人?等等等等。
诸如此类的想法,就会跳出来告诉我们,你还是放弃吧。
这个时候,没有找到意义感的人,自然会选择放弃。
但是,你也会发现,但凡是能够克服职业倦怠,长期保持高能的人,他们身上都会有一个超越自我的目标,一种别人所不知的意义感和使命感。
其实,你说每个人之间的能力有多大的差别,其实没有多大,但所有事情,拼到最后,拼的就是一个信念。
如果你还没有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感和使命感,我强烈建议大家去看看维克多·弗兰克尔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
你会看到一个人在身陷绝境的时候,如果依靠强大的意志力和使命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
好,这就是我今天要跟你分享的关于压力的一点看法,期望对你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