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头大象,如何一口一口吃掉它》的心理学作者张心悦说过:“我们生活在一个热火朝天又充满焦虑的世界里”。
信息时代最大的特征或许就是打破了信息传播壁垒,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只要睁开眼睛就会收到无数信息的冲击。生活中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充斥着一种焦虑的情绪。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不轻松的、令人烦恼的情绪状态。焦虑是我们内心的平衡被打破后出现的自然反应。
作者在书中利用心理学知识,教我们读懂焦虑并且给予我们战胜焦虑的方法。
作者说:“焦虑一直都在。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看见它,也可以战胜他”。
一、焦虑是一种心理状态
在书中,作者分享了美国《时代》杂志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对待焦虑的态度。从最初的世界名画《呐喊》提醒众人焦虑的到来,到后期告诉大众“焦虑的好处”之间的转换说明,焦虑已经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无处不在。
学会和焦虑和平共处才是直面焦虑的正确办法。
人处在长期焦虑的心理环境下,会引起一定的精神障碍疾病。作者从中国精神卫生部门公布的数据得知,由焦虑引起的障碍疾病占精神障碍疾病中很大的比例。
焦虑,是自身情绪失衡的一种表现,主要体现在情绪不安、担忧和烦躁的一种心理状态。
面对焦虑时,每个人的反应都是不同的。大多数人会选择“逃离”。离开一个地方,或者离开一个人,“眼不见,心不烦”的意识会让人觉得只要看不见,不呆在同一个地方,焦虑就感就会消失。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句谚语正和“逃离”的选择相反,直面,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
焦虑的本身是对未来和自身充满了一种不确定的迷茫,甚至恐惧思考。如果不解决引起情绪本身的问题,到哪里去都不能消除这种情绪。焦躁的情绪反复出现,严重者会引起精神疾病。
二、认知不足会加重焦虑
作者在书中分析使人焦虑加重的原因,其中一个是有负能量导致的“认知窄化”。当一个感到难过的时候,总会想起一些更加不好的事情,同类相加。加重焦虑走向偏执。
很有趣的是,焦虑会促使人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心理还以为自己占了便宜。比如说:超市和在线购物的促销活动都会让人感到不买就吃亏。
当我们“疯狂”的计算怎样消费才能合算的时候,不自觉掉进了商家陷阱。买了一堆东西回来,其中部分是不用或不一定有用的。分摊时间和现金成本,这明明就是不合算的。但往往又控制不住自己对下一次大促销的热情,周而复始,上演自己的消费失控。
怎样改善这种过度消费的行为。作者分享了一个办法,给自己摁下“暂停键”。
当你错过一次促销后,发现自己还能遇到下一个促销。商业的本质就是销售,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会不停的做很多形式的促销。不用为了某一个活动就竭尽所能。
当我们进行按需消费的时候,就会发现,欲望是可以被控制的。起码,改善消费焦虑这种毛病,是有“法”可依的。
三、焦虑是大象,也是纸老虎
生活中,我们“内卷”一词,扰的不得安宁。大家都在考试,我也报名。其实我一个学文秘专业的,考个会计证,对就业和升职都没有什么帮助。或者,为了身体健康大家都在学游泳,我也去。结果钱交了,课上了,啥也没学会。一年进一次游泳馆的机会,还不如每天跑步对身体有益。
我们为什么总是跟风去做一些自己并不擅长也不急需的事情呢?
这种行为是在群体意识的影响下产生的无意识参与心理。《乌合之众》这本书当中说:“人一旦陷到群体当中去,就没有了自主意识,只为得到群体的认同”。
《焦虑是头大象》的作者在书中提到,有时候我们看似努力的生活,不过就是感动了自己,对自己真正的成长,并没有实际作用。
人对追求一种“安全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是当我们的“安全行为”被赋予了一种“励志”的意义的时候,很容易被自己迷惑。
很多看似努力的背后,不过是一种伪装的假象。
朋友张燕,研究生毕业后又读了博士,博士毕业以后参加工作半年,又以不合适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为由,申请了博士后。
这一些列看似努力的背后,只不过是对正常社交的一种逃避。
每个人对安全感的定义不同,但是每个人对于追求安全感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努力改善自己内心的焦虑感,学会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在和焦虑遭遇的同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法,直到让自己感到安全。
面对,也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能力。成长就是在前进的过程中,。自己感受到一种充实、值得、可以的心理健康状态。
《焦虑是头大象,如何一口一口吃掉它》这本书不同于其他心里类书籍,没有生涩的心理学概念。作者张心悦是一名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二宝妈妈。她从自身面对焦虑的故事讲起,和读者们分享了走出焦虑的有效方法和自我疗愈、成长的心得。
焦虑看似可怕,如同一头大象。但是只要我们想改变,借鉴合理的方法,就可以一口一口吃掉它。
大儒心理创始人,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生徐凯文推荐这本书说它就是为帮助现代人去面对和应对焦虑的世界而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