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个人知识体系其实很简单
一:如何判定一个人是否厉害?
要是一个人拥有的知识体系可以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他必定是个厉害的人。
一是是否具有强烈求知欲,有实力的牛人,往往都有超强的学习欲望。这种欲望体现在动作细节上,可能当着你的面拿出笔记本,可能是非常虚心的求教,对各种问题刨根问底。
二是是否具有专注力
有一个概念,叫做“心流”,指的是你过于专注一个状态,达到了忘记时间忘记自我的感觉。这种状态,是你工作学习效率最高的状态。尽可能多地拥有和保持这种状态,甚至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就
三是把复杂问题用简单的话解释清楚的能力
使问题简单化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博弈论和决策论的原理出发
第一步 看本质。先认清复杂问题里面的最最基本、最最简单粗俗的核心原理。很多时候问题搞得越来越复杂,就是一开始没有找对问题的方向,因为基本规律就如同人饿了就要吃饭、渴了就要喝水这种最最直白的朴素道理。这些基本规律无论如何你是绕不过去的,无论如何兜圈子最后还是要回归。
第二步 认清和这些基本道理一致性和矛盾的因素。
第三步 去除矛盾的因素,先从最简单的入手去除,以围点打援的方式去除。
第四步 保留一致性的因素,方式同
第三步。
我们有时候把问题搞得越来越复杂一般都是两种情况:
1、试图绕过简单的基本规律导致没有从问题的本质出发。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发生,王阳明在心学里面提到了“善”。
2、解决问题入手先后的标准是看哪个最简单而不是看哪个最重要。因为最重要的往往是核心利益集团拿的最稳的,突破也是最难的。从重要问题先入手,容易引起对手方的警觉从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所以先从最简单的入手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麻痹对手,同时给予己方信心,同时把问题进行修剪后,问题会变得越来越简单,最后暴露核心,这时候一举突破就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
二:知识与认知的区别
如果你仔细看过这一节的标题,会发现我写的其实不是“知识体系”,而是“认知体系”。“知识”和“认知”在我眼里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如何表达呢?我想借用万维钢老师的一段话。
考试得了高分,不叫有知识;茶余饭后能高谈阔论,这也不叫有知识。这些场合下,知识虽然有用,但是这些知识都不太牵扯到具体的得失,所以只是智力游戏。只有当局势不明朗、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而错误的判断又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时,你要是能因为有知识而敢于拿一个主意,这才算是真有知识。请注意,这不是在说,实用的知识才是知识,而是在说,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
三:个人成长的目的已经不是“知道和理解”了,而是“判断与选择”。
活了三十多岁、一万多天的人,不禁总会思考: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年少时,你相信了读书无用论,于是选择用天赋替代努力,后来悔不当初;
大学了,你想彰显个性与独立,于是选择轻浮地高谈阔论,后来眼高手低;
工作后,你总是觉得怀才不遇,于是选择频繁跳槽、生活放纵,最后两手空空;
该买房,你盲目相信了网上房价必跌的论调,于是选择无视,最后付出更高代价……
等到年近35,到了被职场抛弃的年纪,你才恍然大悟,可惜这时候的你钱包空空、负债满满,
没有从0到1的经验和能力,没有对某个行业的深入洞察与了解,只是一个啥都知道的“知道份子”……
这就是大多数混迹职场十多年的人的普遍状况。
同样的人生起点、学历起点、职场起点,为什么你的人生路越走越窄?
这一切都源于你的判断和选择。你对事物有什么样的判断,就会有什么样的选择。
你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2015年以前,你对房价的判断是下跌,自然就不会选择买房,于是你和同龄人就形成了资产的鸿沟。
你对人生伴侣的选择、对打拼城市的选择、对行业的选择、对职场的选择、对公司去留的选择、对沟通还是对抗
的选择、对低调还是张扬的选择……人生无处不充斥着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是人生的分水岭。
但是,随着年纪渐大,你选择的机会却是越来越少的。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悖论。
既然选择基于判断,年轻时不谙世事、乖张叛逆、意气用事,做出的判断往往南辕北辙。
等你有了更多的经验阅历、懂得更多世情人性时,你选择的机会却没那么多了。
你少年不努力,就不太可能等到30多了,再幻想通过考名校获得好的发展机会;
你行业没选对,白白蹉跎十多年,那就难以避免与同龄人拉开了差距;
你伴侣没选对,那就会在打拼事业的年纪被吵架离婚分心,这辈子注定不会太幸福……
记住:在相对论没有被突破之前,时光是线性的,不可逆的,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
四:触动是最好的筛选器,但是触动还远远不够
一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释新知识,这会促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做出反应。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把一个知识、一个道理、一件事情说清楚,让外行人也能听懂,那么这些知识、道理、事情十有八九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经常输出的人往往成长得很快,因为他们总是不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连接。
二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提取知识,提取不出来的知识就是伪触动。
三是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练习或使用这些知识,因为实践是产生强关联的终极方法。